中国历史上宦官是如何玩弄政治,使国家陷入混乱的?
皇帝咬着太监的手发誓。
第一个宦官时代是东汉末年汉桓帝时期。当时大将军季梁独揽朝纲,作为皇帝的桓对此非常不满,但苦于朝中充斥着季梁的心腹。后来他认为宫里的太监都是他的奴隶,可以利用。
于是,汉桓帝和单超等几个宦官密谋除掉季梁。汉桓帝为了显示他们的决心和诚意,甚至发誓说单超的手在流血。
果然,事成之后,单超等十三名宦官被封为列侯,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宦官集体取得如此显赫的地位。
鉴于和皇帝有着黑社会兄弟般的血缘联盟,单超等宦官的亲朋好友一夜之间都得了道,鸡犬升天,都当上了地方官。一旦掌权,这些宦官和他们的亲属除了腐败和权力游戏之外,没有其他爱好。
汉桓帝,出于对宦官们贡献的肯定——同时,因为这位同性恋皇帝非常疼爱宦官张让,他不仅没有反对这些奴才们的虐待,反而像一位慈祥的老太太一样对调皮的孙儿们露出会心的微笑。他不止一次地说,张让是我的父亲,赵忠(另一个太监)是我的母亲,他们不会对我做任何错事。
在皇帝的默许和纵容下,长期仇视士大夫的宦官们从事了三大政治恐怖活动。第一次是在166年,宦官诬告刚正不阿的京师大都督李颖蔑视大何伶,与太学学生结成小集团谋取私利。在宦官的鼓动下,全国各地逮捕了300多人。
第二次是在169。一位名叫张俭的官员不喜欢宦官的行为,他写道,汉桓帝要求杀死后兰等人。宦官们立即报复,被诬告为党员,杀了几百人。
第三次是172,再次搜查党员,抓了1000多人。
第一个太监时代结束于189。宦官们骗将军何进入宫,杀了他。袁绍和曹操,何进手下的警卫,领兵入宫,屠杀宦官。不管年龄大小,不管邪恶与否,一律斩首。
作恶多端的当然有十常侍,但更多的是那些无权无势,处于奴隶地位的小太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洛阳市民也因为没有胡子而被杀为太监。
本来不反对,今天被逼无奈。
第二次宦官时代在唐中后期持续了100多年。唐朝最著名的宦官是高力士,但真正拉开第二个宦官时代大幕的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皇帝对拥兵自重的将领充满了怀疑。于是,他发明了一个办法,让宦官担任监狱官。
监军是一个权威职位,高高在上的皇帝最容易相信“家奴”,他们的举报信可能会让指挥官倒地。功勋卓著的高仙芝将军和他的副手冯长青,因为无法满足狱军太监边令成的勒索,双双被以谋反的罪名处死。安禄山进入潼关,到了长安城下,被皇帝认为忠心耿耿的边令成,第一个拿着皇宫的钥匙向叛军投降。
扑灭安史之乱的重要将领布谷槐为国捐躯46人,女儿也为了国家的亲政远嫁异乡。就因为她得罪了太监罗凤仙,罗诬告他谋反。布谷怀知道如果这个诬告传到皇帝耳朵里会有什么后果,所以一直忠心耿耿的统帅真的要叛变了。
担任狱官的太监,权力大得可怕,在军中自然可以为所欲为。他们往往挑选精锐部队作为自己的卫队,把剩下的老弱病残士兵交给将军们冲锋陷阵。一旦取得胜利,宦官立即派飞马向皇帝报告,功劳全归宦官;万一失败,将军们自然要承担责任。
宦官不仅监督军队,而且也不利于唐朝皇帝们所想象的掌握军队。反而成了火药桶,太监就是点燃火药桶的导火索。他们要么诬陷总司令谋反或造反,要么把他们逼到谋反和造反。
赵翼的监军太监刘经常侮辱我使,甚至异想天开地要绑架他。刘武无法忍受,所以他不得不冒险。他杀了刘离开唐政府,一个声音说普古本来不反对,我本来也不反对,今天也被你反对了。
我驻承德使李征讨沿江四镇有功,皇上派太监马承乾前往吊唁。马回长安前,李亲自到下榻的酒店向他道谢,并送去100匹绸缎。马太少了,就把这些绸缎都扔在路边诅咒。
李又气又怕,部下告诉他,我们现在在沙场干活,正是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宦官还这样对待我们;如果有一天世界和平了,我们还能活下去吗?李突然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要离开中央政府了。
天下没有人能阻止太监的暴行,因为皇帝是他最强大的后台。唐宪宗、春历当政时,很多大臣提醒他,宦官长期陷害不能随意满足欲望的大臣。唐宪宗根本不相信他们。
他说,宦官怎么敢陷害大臣?就算是真的,我这个皇帝也不会听的。他很有信心地宣称,太监只是个家奴,为了方便,就把他们送走了。如果你违反了法律和纪律,摆脱他们就像拔掉一根头发。
宦官确实是皇帝的奴隶,但这些奴隶势力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别人来说不仅仅是恶魔,对皇帝本人来说也是一个打开的潘多拉魔盒。春历大言不惭之后,不到十年就被宦官,也就是他的家奴陈鸿志谋杀了。
此后,整个中晚唐时期,宦官谋杀或任意废黜皇帝的事件屡见不鲜。唐昭宗·叶莉是一个试图有所作为的国王,但在宦官的约束下,甚至连他自己的生命都处于危险之中。
公元900年,掌握神策军的宦官刘、借口醉酒杀死宫女,逮捕了,立之子李煜为帝。叶莉被捕后,两个大太监当面斥责他的种种过错。每申斥一次,他们就用拐杖在地上画一条线,画了十多条。
可怜的皇帝低下头,一句话也不敢说。幸好何皇后求情才免于一死,但还是被这两个可恶的家奴关在少阳院,用铁汁封了门,还派军队把守。“不能要钱,也不能要纸和笔。”
那时候是冬天,皇后和公主都没有冬衣。叶莉想要一顶帽子,皇后、王子和孙子们想要一些衣服,但都被拒绝了。哭喊声远近都听得见。
第一个宦官时代的经历告诉我们,宦官一旦获得最高权力,必将导致天下大乱,而天下大乱之后,往往也难逃被杀的结果。第一个太监时代如此,第二个也是如此。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903年,后来称帝的朱温出兵长安,也对宦官进行了大屠杀,包括骂皇帝不听教诲的两个大宦官,都死了。其他不在长安,被发配到各地的宦官也被杀。
第一个宦官时代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宦官时代的终结往往离一个王朝的终结不远。果然,四年后,唐死了。
宦官似乎是明朝皇帝的灵魂。
第三个宦官时代出现在明朝。用柏杨的话来说,宦官似乎是明帝的灵魂,明帝离不开宦官,就像一个人离不开灵魂一样。明朝中期以来,除了少数皇帝,几乎每个皇帝都有自己喜欢的太监。
事实上,鉴于历史上宦官乱象的教训太多,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对宦官持怀疑态度:“当初太祖禁止中官预治。”但“自永乐以来,渐为委发。”
第一个被信任的太监是明朝皇帝朱祁镇。朱祁镇即位时年仅九岁,王镇被任命为李思监狱的太监。朱祁镇对这个和蔼可亲的中年人很好,从小到大没有胡子,尊称他为王先生。
朱祁镇的祖母,张太后,因为谎报圣旨而试图取王镇的命,但由于朱祁镇的强烈调解而幸免于难。不久,王太后去世,王镇掌权。“引导皇帝用重典防备大臣欺凌。故臣囚之不尽,震于城府之威。”
助手刘秋建议朱祁镇领导这个家庭。王镇认为他震撼了这座山,甚至皇家卫队逮捕了他,砍死了他,并肢解了他。
中央大学校长李世民(国子监请喝了一杯)对前来拜访的王镇没有特别的尊敬。王镇指控他偷窃和砍伐国家树木,并在大学门口展示了三天。成千上万的学生跑来跑去哭啊哭啊,没救了。
一时间,王振权朝野。建设部副部长(工业部部长助理)王佑没有胡子。当王镇问他为什么时,王佑竟然说:“不,我儿子敢要。”
当时,瓦刺攻打大明,王镇为了建立更大的权威,坚持要朱祁镇亲征。朱祁镇真的听取了王镇的意见。他匆忙中连足够的粮草都没带,甚至有士兵在去边境的路上饿死。当他到达大同时,王镇不得不北上,但派出的几支部队都全军覆没,军心大乱。王镇不得不下令撤军。
当他撤退到土木堡时,瓦西战士追上了他。兵部尚书匡烨要求部队立即入关防守,但是王镇沿途搜刮的运送财宝的车队却迟迟没有到达。王镇坚决拒绝,并痛斥可怜的兵部大臣不懂军事。
瓦刺骑兵不怕王公公,迅速包围了颓废军。作为国王,被俘虏,王震泽被愤怒的军官范用锤子砸碎了脑袋。
朱祁镇在瓦奇被囚禁了几年,后来他被释放回到北京。他成功地发动了一场政变,并再次登上了极点。此时,糊涂皇帝还念念不忘王镇,亲自主持宦官招魂,并建庙祭祀。
刘瑾是明朝郑德时代的大宦官。刘瑾,本名谭,因生活不能自理,以宦官刘的名义入宫。王力可甄,他从小侍候郑德,这使郑德对他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成了他日后夺取政权的最大资本。
与王镇的单枪匹马不同,刘金友有一个由宦官组成的核心集团,被称为八虎。刘瑾等人起初并不想干预政治,只是“仰慕王振智为人,入鹰犬,载歌载舞,与皇帝角力”所以正德皇帝“大喜,渐得公信力,入内官狱,总督团营。”
在刘瑾的引导下,本来就很活跃的郑德变得更加放荡。大学生刘健、谢迁、李东阳大为不满,要求郑德杀死八虎。刘瑾等人初出茅庐,惊恐万分,要求放他们一条生路。他们愿意去南京守陵,再也不回到朱身边。
迂腐固执是公务员的特点。谢迁等人教条地认为君子和小人是不可调和的,坚持要把他们处死。八虎转向朱,尽力挑挑拣拣。那时,郑德还是个少年,他的逆反心理非常严重。第二天凌晨,朝臣们以为八虎将的首级会掉在地上。出乎意料的是,上谕宣布解除谢迁和刘坚的职务。
刘瑾还挺会引导正眼乐的,所以深得喜欢。每当他有重要的事情要请示时,他都故意选择在郑德玩得开心的时候。郑德总是不耐烦地说:我跟你在一起做什么?你不会处理吗?
就这样,刘瑾成了明朝帝国最有权势的人。他以皇帝的名义公布了一份汉奸名单,包括了所有曾经反对或有可能反对他的人,然后让所有的朝臣跪在金水桥边等待宣读。不久,有人在大厅里塞了一封揭发刘进罪行的匿名信。郑德看完后甚至在上面做了批示:我不需要你说的那个人才,但我会用你揭露的那个人。
对此,刘瑾下令查出是谁写的信。他把包括各部大臣在内的300多名官员集中起来,跪在奉天前的烈日下。这些高官从早到晚跪着,顺天府、兵部等一批官员渴死。天黑后,没死的官员被带进锦衣卫的牢房。
宦官是古往今来邪恶的缩影。
魏忠贤可以说是历代宦官之恶的缩影,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实权的大宦官。
据历史记载,魏忠贤少年时是街头混混。在与其他歹徒的搏斗中,他被打得半死。躺在吱吱作响的木床上,魏忠贤觉得要想出人头地,就得想个捷径。于是,他“怒自自宫”,改名李晋中。直到他有了一定的权力,他的真名才得以恢复。皇帝认为他忠孝节义,所以封他为魏忠贤。
魏忠贤领导了一个宦官集团,其成员不仅包括宦官,还几乎接纳了当时各个阶层意图不同的机会主义者。这个群体的核心部分叫五虎五虎十狗十子四十孙。
五虎是核心中的核心,以兵部尚书崔成秀为首,礼部尚书田忌次之。五彪由武将组成,包括锦衣卫总司令田二庚和知府许宪春。官臣周应秋,官仆曹钦成,十狗。“从内阁、六部到四方总督、督抚,都种下了最好的朋友。”
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林东党与魏忠贤同病相怜,魏忠贤当然不能容忍他们的存在。他的第一次行动是,一个著名的战士,以熊为指标,他消灭了许多重要人物的党。
他指示部下控告熊贪污。当党内一些有正义感的官员为熊辩护时,魏忠贤说,这些人都收受了熊的巨额贿赂.结果,一大批在京的林东党官员,包括佐度·时宇·杨炼,被捕入狱。
在严刑拷打下,这些人都按照审讯者的意愿招供了。他们之所以指证自己,一是受不了刑罚,二是希望按照明朝的惯例,犯人一旦招供,就要被黑暗锦衣卫送到官方国家司法系统的三大法务部(即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以获得申诉的机会。
但是事情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发展。他们交代了各种犯罪证据后,并没有如愿得到转账,而是隔三差五继续刑讯逼供,追讨莫须有的钱财。结果,在严刑拷打下,这些可怜的官员都死在了锦衣卫的监狱里。
杨炼的尸体被抬出时,全身溃烂,被压死时胸前还有一个装满泥土的袋子。他的耳朵里有一颗钉子穿过了他的大脑。魏大中的尸体一直蜷缩在监狱里,直到蛆虫出生后,家人才认领。
一边血腥镇压,一边歌功颂德。浙江巡抚潘汝珍第一个为魏忠贤、魏大溪的建圣寺发明了一种独特的赞美形式。所以“争风献媚,为建庙献赞,是不够的。”
就这样,天下人异口同声地称赞魏忠贤。大臣们的奏折,在提到魏忠贤的时候,只提到“厂长”,从来不提他的名字。大学士黄、史凤来、在为皇帝起草的上谕中均称“我与厂臣”,从来不敢直接写魏忠贤的名字。山东捕获了一只独角兽,巡抚李画了它的形象,上报朝廷报喜。黄、等人指示厂官有办法,于是仁兽出现
这些荒谬行为的深层原因是扬州知府刘多说的:生在这个时代,你应该想想你自己的名声。别人的生死跟我有什么关系?晚明文人的集体无耻达到这样的程度,已经超过了魏忠贤作为权臣的恶行所造成的恶果。
当时欧洲人正在亚洲和美洲侵略扩张,后金汗国拼命进攻明朝。中国各地民变风起云涌,明政府几乎所有官员都摇着尾巴巴结一个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