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镇的古广场
广场中央的四棵千年银杏树十分醒目,间距均匀,初径3.2尺,枝叶繁茂挺拔,十分壮观。传说这是唐球亲手种下的。
广场的东南角是一座浅灰色的仿古牌坊。三个门道中间高两边低,最高8米左右,全宽7米。它排列成一条直线。牌楼两侧,写着“青城街”的碑文。从这里可以进入古街“江城街”,古街的丝绸绕过广场东南侧,流入姜维。
字体为正六边形,高约20米,五层红砂岩塔基础,青砖塔身。六边形飞檐是尖的,塔顶七个球体重叠在宝顶上,中间一根长长的铁针飞来飞去,所以整个造型非常和谐对称。
塔顶和飞檐顶部为蓝灰色管瓦,猫头和滴水刻有精美图案。倾斜的砖块制作精美,下面挂着两个铜钟,就像一个美丽的铜钟世界。屋檐雕刻精美图案,角柱缠龙,造型自然,栩栩如生。
字库的红砂岩地基是一个规则的正方形,外面有护栏,护栏立柱和栏杆浮雕精美。写“字体”二字。该字体现为崇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底塔背面有烧纸的窗口,条幅上“致尧、玉”字样清晰可见。其他五张脸因为年代久远,难以辨认。塔的第二层,有一尊雕刻的佛像,第一部分是“曾祺出世秘录”,第二部分是“尚受世遗”,横幅是“龙画鳞书”。塔背三、四、五层有佛寺、佛座,造型精美,对联清晰可见。其他青砖上有精美的浮雕。沿着江城街走到八角井左转约10米,就是万年台广场。在广场的尽头,有一个新建的仿古戏台“万年戏台”。万年台中间的戏台高大,两边是低矮的回廊,后面是又高又宽的石头观景台。造型新颖,层次丰富,错落有致。
舞台立柱的平面布局是内外两层正方形。有12外柱,为檐柱;内柱有四根,是构成舞台大空间的主要柱子。立面造型为四角倾斜的单檐人字坡屋顶。屋顶顶部中间造型精美,两端塑造龙尾,屋脊末端塑造鸟兽花卉。四爪角脊塑透坯花,尾翘高。蓝灰色的沟瓦、管瓦、猫头、滴水檐都烧有精美的花纹。角梁头雕龙头,檐柱凸出,雕悬墩,角花及其下伸弓。挂口与垂直面之间有一个格子窗。除台前外,其余三面外檐柱间均有美人歇。柱子是空心的。柱子立在离地面约1.5m的石台基础上。在桥台的正面,有一个红色砂岩精美图案的深浮雕。左边后面的舞台上有十二级石阶。舞台上的木雕是金黄色的,背面是黑色的。其余檐、檐、梁、柱、美人歇、河口窗、木地板均为朱红色。
两侧连廊布局为四开间长方形,地面比舞台低约1.5m,与广场相似。立面造型为单檐人字坡屋顶,四角倾斜,与大舞台造型相呼应。柱子支撑在石头地板上,走廊空无一人。走廊前后两侧中间有一个门道,其余三面是美歇。另外屋顶有雕花,颜色和大舞台一样。
偌大的空戏台和画廊的右后方,有一个与戏台底座同样长度、高度两倍以上的石头观景台。站在舞台上,你可以将破碎的山、对面的山、姜维河、河边公园和灌溉渠尽收眼底。在江城街的入口附近,有一座美丽的廊桥横跨在灌溉渠上。这是一座人行天桥,从这条街到玉龙桥有一条捷径。桥头在桥面上8步,远看像拱桥。实际上,它是在原有的两跨钢筋混凝土板桥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木制走廊而形成的。该桥长12米,宽3米。走廊呈五开间长方形布置,立面造型为单檐四角倾斜的人字形屋顶。屋顶中间佛像压顶,脊两端压龙尾,脊尾压花纹,爪角脊尾通过空白花整形。屋顶盖的青沟瓦、管瓦、猫头、钩头烧成精美花纹,角梁头雕有龙头,檐柱凸出,下有雕花吊墩、角花、延伸弓,吊口与立面间有格子窗。木柱下端支撑在原桥面上,仁美作为护栏。画廊主体完全是金黄色的黑色基底,其余的屋檐,横梁,仁美和河口窗户是猩红色。
走廊的风格与廊桥前后临街房屋的建筑风格相对应。夏天,夹渠绿树成荫,渠下流水潺潺。上游预计是唐公庙电站,下游可以看到运河以及运河尽头的山路和水闸桥。距离江城街仿古廊桥约400米处,有一座玉龙桥,这是一座横跨姜维河的钢索桥。始建于清乾隆初年,是通往两河乡、泰安乡、青城后山、外山、凤栖山古寺的重要桥梁。这座桥经常被毁坏。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秋重修。当时重庆府州牧李延碧,名曰“玉龙桥”。由于年久失修,铁索超载断裂,厚街子乡政府重修新桥,建起高耸的桥亭。新桥重檐,彩瓦梁,古朴壮观,四只石狮立在四根粗大的钢索前。
玉龙桥下有龙潭,极深,晶莹如玉。每当初升的太阳来到海浪上,金光闪耀。潭水发源于柳丁姜维,蜿蜒于此,中间有巨石阻隔。秋冬石清水透,寒江百尺。春夏两季洪水泛滥,惊涛骇浪,汹涌澎湃,汇入龙潭。就像清末张在一首诗里说的,“虹垂长天半吸到底,百尺人铁棒看,赏飞龙飞龙,龙潭锁水云。”
冬春季节,站在对面山上俯瞰龙潭的最佳位置,龙首、龙身、龙爪、龙尾清晰可见,仿佛御龙在龙潭活动。街子玉龙桥头的唐公庙是晚唐“瓢诗人”唐球的隐居之地。据史料记载,诗人在唐僖宗时是庆城县令。后来,王建帅因为看破红尘,退居,想请当参谋。他拒绝被雇用,过着诗和酒的生活。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唐山人”或“唐隐居”。
唐求隐居,不曾思念钟鼎,深居简出。他常在青城林琼之间骑着小黄牛,拜师求道,念经听琴,常常黄昏醉醺醺地回到家里,“除非是他的课,否则不会和他交朋友。”为了摆脱世间的名利纷争。
唐球用他得到的任何东西写诗,不管长短,并随意写下来。诗写好后,揉成纸团,放进他随身携带的瓢里。晚年生病时,他把诗瓢扔进姜维河,感慨地说:“这瓢不沉,胜者知我辛苦。”诗瓢漂进新运河,有识之士说:“这是唐山的诗瓢。”被打捞上岸,可惜大部分诗集都被损坏了,得到的只有几十本,是10本手稿中的23本。《全唐诗》收为一卷,35篇半。《唐代才子传》称他的诗“神清气爽,动静皆趣,勤而不奇,言之有物”。唐球的诗多为咏山川、怀朋友、赞古寺、隐逸之作,深受后人喜爱。唐宫是为了纪念唐球的后代而建的。
唐公庙旧址在玉龙桥东桥亭旁。正殿里有一尊唐宫像,长胡子,戴帽子,睡觉唱歌。堂内高悬一匾,门两边有对联:“雅正千古名,伊人在水一方。”清代“唐代诗人唐球故里”的碑文上有一副对联,写着“黄鹤几时飞,青牛几时归市?”。可惜1958毁了庙。
为了弘扬历史文化,崇州市市政府投资重建了唐球广场。重建后的唐球广场比原来的唐宫大一倍多,占地约3亩,面朝姜维河,有四棵参天的楠木树,枝叶繁茂。广场中央后面是雄伟的唐秋实雕像。紧随其后的是新建的唐球展览馆。整个广场古朴庄严,与玉龙桥遥相呼应。凤栖山因山形似凤凰而得名。脚下是街子古镇,古寺隐藏在800多亩古树的迷雾森林中。
山入口处有一座由石柱支撑的古典华丽的牌坊,牌匾上刻着“川西第一日”五个大字穿过山门,掩映在松柏的石阶上,茂林深处是古寺。
古寺在晋隋时名为“卓乐寺”,隋文帝赐“明严”匾额。唐懿宗沈嘉年(864)由善良而轻率的僧侣重建。宋代称“翠微寺”。明朝初年,朱茂的叔叔“法仁”在这里出家。朱元璋11皇帝春竹以蜀王身份游览成都古寺时,赠送文健皇帝赐的“光大言明”匾额,法仁法名“悟空”,鸾甲半幅,龙凤旗,琉璃瓦房,御壶一对(壶高约1.5米,直径2.655米)。明朝永乐十四年(1416),明太祖朱迪赐“严光寺”。清康熙皇帝御书赠匾“严光庙”。
古刹分为上古刹和下古刹。谷夏寺保存完好,其辉煌的建筑和精美的木雕令人惊叹。古寺分为寺门、照壁、岳明池、洗心池、大雄宝殿、弥勒殿、天王殿、三环楼、东西厢房、藏经楼、钟鼓楼等部分。大殿高耸错落,重檐飞阁,诗画辉映,庄严肃穆。其中大雄宝殿高17米,金碧辉煌,气势磅礴。
谷夏寺有很多墨宝,是历代文人留下的。其中藏经楼收录了明代三部官版中的《洪武南藏》初版(又称《南藏》初版)。明洪武五年(1372),奉命检查南京江山寺,洪武三十一年完工。这本书是迄今为止唯一保存下来的印刷本。
上古寺是清代新建的,被毁时木质颜色还是新的。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恢复。如今,这里有戒隐寺、感恩堂、焚香佛和乱世观音。大雄宝殿和东西翼正在建设中。
上古寺的山坡上,有佛教高僧悟空的倒石塔和明代开山祖师若有所思的木乃伊。悟空塔上有一副对联:“今日回首,才知云何尽空。”既把悟空二字联系起来,又把佛经展现给人们。在石塔的左前方,有一个高耸的白色棺材。相传有一个美少女(指悟空)从西藏摘了一口御锅,供千僧烹煮,然后放了一根扁担在里面长大。
由于古寺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历代文人雅士对其赞誉有加,名声大振。香火一天比一天旺,进山拜神的人络绎不绝。解放后,这座古庙得到了更好的保护。1985年7月被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寺前是木鱼山,侧有香炉峰,北有千佛山。树木掩映,古木参天,山花烂漫,百鸟争鸣。游客登上顶峰,美景尽收眼底:万千佛山云朵四处飘荡,升上云端;俯瞰川西平原,河流如带,平原辽阔无边,顿时让你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这条街简单又好客。当地老人爱喝茶,摆龙门阵,抽自卷叶烟,十分休闲。有诗说:“沿街有木屋,有两条小溪。五宫三六殿,瑞龙vs御龙。两支蜡烛和三炷香,八角映在井里。家家静碧,户户说唐宫。夏凉秋早,春暖无寒冬。古寺无污染,树木葱郁。凤栖藏古寺,闲访悟空。人们加上外国口音,古老的房子伴随着古松。主客成一家,处处都是好人。街子古寺好,此生可终。”老年人的欢乐和幸福在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街上的兰草久负盛名,家家户户都种。现在很多兰草大户都很珍惜很多珍贵的兰草。街头兰草节每年正月十九举行,远近兰草爱好者纷至沓来,各种兰草争奇斗艳,热闹非凡。
街上有很多农家乐,大多是川西特有的小青瓦房。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仿古明清建筑,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欢迎众多中外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和避暑度假,也有不少退休工人来此居住或休闲。他们在山里打牌、下棋、唱歌、钓鱼和游泳。同时还可以品尝到古镇的特色美食:汤和烧饼、叶儿坝、冻糕、卤鸭、老腊肉、鲜兔头等等。全镇面积41.18平方公里,西北部山区面积11.7平方公里,东南部坝区面积29.4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82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镇总人口。全镇人口7600人,城市公共绿地55亩,人均公共绿地4.5平方米。全镇耕地面积24036.43亩(其中水田面积20567.36亩)。
镇内主要土壤为紫色土、重碾黄壤、棕紫色土,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和栽植。镇内植被良好,植物种类1000多种,盛产梅、竹、棕、黄柏、杜仲、厚朴等。中国的气候适合生产兰草。由于山坝、土壤、气候的结合,街子植物资源特别丰富,有1,000多种,盛产梅、竹、棕、黄柏等。这片土地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茶叶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也特别适合兰花的生长。是著名的兰花种植基地。
街子凤栖山千亩原始森林中保存着许多珍稀物种,有千年树龄近三年的古柏、古楠、古冷杉、古银杏、红豆杉等古树。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夏天,即使是林外的凉爽,林中也是非常凉爽的,林外10米内温差可达4度。境内还拥有丰富的各类野生动物资源,是候鸟的迁徙地。常见白鸽成群飞舞,松鼠串树。街子种植兰草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不仅丰富,而且弥足珍贵。街子人除了种粮油,还广泛种植兰花,60%是农民。街子茶树多,种植历史悠久。药材、棕榈、竹子也大量种植。这是中国西部兰花研究会的网站。居民飞到昆明等地卖兰草,各种兰花销往国内外。附近县乡的茶叶都在这里上市,清明前后300多集,交易量一万多斤。居民还从事竹编、藤编、棕编和食品加工,此外还有少量造纸和铸铁业。传统的手工劳动逐渐被机器种植加工所取代,新的食品保鲜包装技术让很多名吃漂洋过海。山川、河流、森林、文物等资源逐步得到开发利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服务业发展起来,大量的外国人来此度假、避暑、留宿,使得第三产业高速发展。街子镇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26.5万平方米。古街区有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六条街,具有名牌效应和深厚典雅的文化内涵。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唐球是晚唐著名的“流浪诗人”,生长在街子唐宫村。街子镇的唐宫庙、字库、玉龙铁索桥、全国繁华城市遗址、上元宫、商夏古寺和保存完好的清代川西民居近7.3万平方米,增添了街子历史文化的魅力。
街道两旁的房屋一般都是按照工商所的法律建造的,木结构梁,单檐青瓦,住宅布局,前店后院。主要是清代中后期,明代也有其他井。晚清个别建筑中的欧式装饰很少,一般都是体积小,用料少,风格简单,但也有个别或部分雕刻精美的。
镇上新区建设发展迅速,开发商纷至沓来。以兰花资源利用为代表的传统土特产品,在西南地区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市场。在建镇过程中,镇政府加强了对古镇的保护,制定规划,陆续恢复街区旧貌,治理周边环境,在建设新区时特别注意与古镇的协调。谷夏庙、字库等一批古建筑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些古代文物正被推荐为保护单位,以保持古镇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
街子“唐”烧饼始创于乾隆51年(公元1786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传媳妇不传子,只传一代”的祖传格言。作为传承的象征,“常发祥”牌匾至今在本店保存完好。“唐烧饼”以松脆、酥香著称。晚清街子场老人唐的创作。它由精粉、糖、冰糖、植物油、芝麻等制成。,经过去皮、制心、制油、制酥等特殊工艺程序。,做成圆形,然后粘上芝麻,烘烤。烟火工艺精湛,黄而不焦,皮酥心脆,甜渣。相传古寺有个和尚丢了一年的汤和烧饼。取出后色、香、形不变,食之如鲜,尽显匠心独运。在20世纪40年代,它被列为当时周树四大名小吃之一。“唐”烧饼有黑芝麻、五仁、花仁、火腿等品种,还有烧饼、黑饼、白年糕等系列糕点。
“唐”烧饼荣获1990首届天府美食博览会金奖、1992成都市名小吃奖,被成都市政府、崇州市政府命名为“成都市名小吃”、“崇州市传统小吃”。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崇州电视台等主要媒体对“唐”烧饼进行了专题报道。1992期间,镇政府委托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编制镇建设规划。这个计划的主要原则是老街应该得到保护,不应该重建,应该开辟新的地区进行开发。
1996年2月,镇管理处成立,负责古镇保护和新区建设。同时,为把街子场镇建设成为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集镇,印发了《街子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的通知》,下发到全镇各企事业单位和住户。1996年9月,镇政府向全镇人民发出通知,要求旧街区所有居民不得私自拆除重建老街房和随意装修。如有特殊需要,应先提出申请,附上施工图纸和装饰效果图,经批准后方可进行。所有居民都要保持古镇风貌,不准随意倾倒垃圾杂物。新区建在东部和南部,与古街区相邻的协调区内的建筑色彩和体量必须与古镇内的建筑相协调。
65438-0999,镇政府组织人到周庄、乌镇、丽江及周边集镇参观学习。5438年6月+2000年10月,镇党委决定了《古镇保护实施方案》,规定街道路面后40米范围内为绝对保护区,保护区周边即协调区内只允许修建仿古建筑,不允许超过两层。同年又花了8万元修复了所有的街边瓦当,重新粉刷掉漆的木质部分。下水道陆续修好,地下埋了一些光缆,江城街的青石板也修复了,基本恢复了古街区的旧貌。
2001年7月,镇政府专门聘请了资质较高的成都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总体建设方案。同年9月,该方案通过省市评审,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建设部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002年,在江城街道的绿石板、路灯安装、下水管道铺设、地下光缆铺设完成后,为加强江城古街的管理和维护,制定了《江城古街维护公约》,发放到各住户,并广泛宣传,要求各住户自觉遵守。违者将严惩不贷,并给予相互监督,举报奖励。2003年3月,街子镇人民政府发布街子镇[2003]8号《关于加强街子古镇保护的通知》,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产特色,加强街子古镇保护,根据规划,古镇保护区分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风貌协调区三个层次进行保护。
2003年3月,成都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托编制设计街子镇古镇保护规划。规划文本对古街区的保护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包括森林保护、水源和空气质量、电力供应、建筑维护和建设原则、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如何与古街协调、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定位和关系等,政府对严格按照规划保护古镇做了详细具体的规划。
5438年6月+2004年10月,街子镇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崇州市街子镇规划的通知》。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崇州市街子镇规划,不得擅自改变规划和规划作出的土地用途调整决定。
2005年2月,委托成都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设计完成街子镇总体规划,同年2月,街子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完成(待审批)。
2005年9月,根据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八个一”的发展战略。按照“一镇一品”的思路,街子镇产业布局发展规划由崇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设计完成。我们镇的定位是:保护和发展古镇,做大做强兰花产业。根据规划,我镇已积极开展前期工作。街子镇是一个集旅游、度假、休闲、家居为一体的具有浓郁川西风味的特色小镇。是崇州市城镇体系中的二级镇,对周边城镇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城镇规划规模2.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城镇道路长8公里,有两个广场(唐球广场占地3亩,露天文化广场占地2亩),绿地率12%,城镇常住人口7600人,居住总面积57.76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76平方米。镇上有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还有一个中心卫生院。镇一级行政经济管理机构齐全,有1个派出所和3个农村信用社金融网点,镇内有比较完善的商业服务网点。污水管道600米长,没有污水处理厂,净化用沼气。
乡镇机构改革后,政府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建管办和集镇管理领导小组。2006年7月,街子镇规划建设管理处和街子镇环境卫生管理处成立,负责该镇的城镇化管理。
1991年—1993完成真武街100米延长线建设。
1994,长场镇新开磨街,到1999,长场镇160米磨街的街房建设完成。
1995,场场镇新开聚贤街。至2003年,聚贤街158米长场镇街房建设完成。
1998,江城街、渣子巷、水镜街路面全面铺贴修补;在朝阳路上方开一条200米长的排水沟;完成真武街100米路面沥青铺设。
2002年投资654.38+75万元完成了唐宫前唐球广场建设(含654.38+00户拆迁)、雕塑、绿化、广场青石板铺设、唐球诗词馆维修。完成江城街668米长、7米宽青石板铺设,总投资70万元;江城街全长668m,朝阳路174m,清明街225m,铺设下水管道及地下光缆总投资654.38+0.35m,以上工程由崇州市路桥工程公司承担,业主为街子镇政府。核心保护区江城古街改造,安装路灯,投资37万元。
2003年,对集集新区、磨房街、聚贤街三条总长500米、宽10米的道路进行硬化,整治长230米、宽3.5米的磨房沟,完成“三面光”,投资654.38+0.4万元。在磨房街、聚贤街、金隅街安装路灯,铺设电线、光纤、通讯线路,投资265,438+0,000元。在镇门口建设一座公共厕所,在公共厕所前建设一座公共休闲绿园,投资654.38+0.35万元。完成天然气配气站建设。
2000年至2004年完成朝阳路延伸段100米的街道建设。
2000-2005年,建成江城古街仿古建筑31座。街子镇于2006年5月开始实施城镇风貌改造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铺设约11200平方米的青石路面,铺设约20000平方米的沥青路面,对集镇内的房屋进行修缮及风格改造,埋设所有管线等。,估算投资17万元;三排牌楼和土建工程等。,估算投资654.38+20万元;街子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及其附属工程,预计投资313.5万元,包括毛石混凝土挡土墙2400米,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800立方米,检查井120口,钢筋混凝土管道2400米。街子镇“天水桂园”广场项目,面积1.200平方米,配套剧场翼面积500-600平方米,预计投资1.5万元。以上总投资2283.5万元,由政府出资,已于国庆节前完成。
集镇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26.5万平方米。***9个街道,570户,100多家商铺,27家餐饮单位,2家宾馆,***集镇和凤栖山景区有112家农家乐,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