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文化广场的历史演变
文化广场是长春最大的城市休闲广场,已有70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广场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广场变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70年来,文化广场发生了很多变化,可以总结为“四大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名称的变化”。文化广场创建于1933。它的原名叫做“皇宫广场”,日本人实际上主持了广场的建设。1952,“地质宫”落成,文化广场更名为“地质宫广场”。65438-0996年,随着长春现代化的发展,地宫广场也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正式更名为文化广场。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广场的功能,是市民进行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
第二个变化是“格局的变化”。90年代以前,文化广场有一条路直通地质宫门前,把广场一分为二。1996改造后,广场打破了多年来东西两侧“分而治之”的局面,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方式,使整个广场浑然一体。同时也凸显了地质宫古朴庄重的建筑姿态。
第三个变化是“色变”。90年代以前,文化广场的黄土是露天的,杂草丛生,给人一种“土黄色”的感觉。现在到处都是绿草和茂盛的树木。广场上的3000只鸽子和现代的城市雕塑也为整个广场增添了不少趣味,文化广场变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广场。2000年,广场上增加了一千多盏现代化的照明灯,夜幕下的文化广场由黑色变成了彩色。
第四个变化是“口味的变化”。70年前,侵华日军为了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在长春最高处修建了伪新景帝宫。门前的广场不可避免地沾染了“殖民统治”和“封建皇权”的味道。如今,文化广场每年承担100多项文化活动,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高峰时达到65438+万人次。文化广场已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充满现代风光和欢乐的人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人文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