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演变与各流派的特点(二)汉代辞赋
说起来,汉代的辞赋有点像现代诗。他们的文体不要求文字的工整,只要求押韵甚至不押韵,被内涵和汉语文字打动。
西汉的辞赋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骚体赋和散体赋。
以屈原的《离骚》命名,继承了楚辞的抒情性和精细化表达,当然还有典型的楚语“Xi”的运用。但按照现在的分类方法,“词”是用来抒情的,“赋”是用来抒情的,所以骚体赋应该属于“词”。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诸王的艺术也是辞赋流行的一大助力,如汉高祖刘邦的《风之歌》、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词》。
以贾谊、晏几道、董仲舒、司马迁为代表人物的骚体赋,以悲凉的整体基调来抒发人生的失意。
散文赋比骚赋复杂得多。它不照搬楚辞的形式和风格,而是运用各种文学手法和技巧来表现事物,即开始应用以“避直”为特征的“修辞”。
散文赋融合了《诗经》和《楚辞》的形式和内涵,具有《诗经》的讽喻性和《楚辞》的夸张性。同时吸收了战国时期军事家、纵横家的优秀词作风格,整理了他们所获得的各种知识。
三体赋的前身是梅成。他的《七发》是三体赋成熟的标志,又因其以书面形式叙述七事,成为辞赋中七体赋的鼻祖,也确立了三体赋主客体间问答的基本形式。
后来,司马相如和杨雄沿袭了《齐发》中主客问答和张先治之死的结构模式,将七事中的狩猎之事作为一个整体。这种形式开辟了散文诗的新局面,随后成为西汉散文诗的主流,如司马相如的子胥诗和上林诗,杨雄的长阳诗和猎羽诗。
早期三体赋较长,故又称三体赋。杨雄赋开始后,体系越来越小。到东汉班固的《杜亮赋》和张衡的《二井赋》时,又出现了一个庞大的体系。
咏物诗是汉赋的新特色。最初在《文选》中叫《寻赋》,描写和描写一切自然的和非自然的事物。
目前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咏物诗是贾谊的《干云颂》,其次是梅成等游人的《柳颂》、《酒颂》、《月颂》,然后孔藏、、刘向都有自己的作品。
咏物有两种内涵,一是咏物说理,表现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一种是歌颂事物,娱乐感情,表现了作者的审美趣味和因事物而产生的情绪(因事物的出现而高兴或因事物的出现而悲伤)。
在汉代帝王中,刘询、宣帝极大地提升了辞赋的地位。刘询因喜爱歌曲和诗歌而受到批评,但他并不着急。刘询回答说:“大的辞赋是古诗词的代名词,小的则赏心悦目。比如女工有韵味,音乐有郑微,在世俗的今天依然赏心悦目。较之辞赋,亦有仁义讽喻,鸟兽草木多闻,崇贤游戏远之观。”——“韩曙?王宝传。
汉高祖宣帝肯定了辞赋的赏心悦目、寓意仁义、广博知识等功能,提高了辞赋和辞赋作家的地位。
词人杨雄晚年对辞赋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反思,认为辞赋的内涵虽然由歌颂变为讽喻,但读者只能感受到辞赋的气势和华丽,而体会不到作者的良苦用心,想以劝服反讽。杨雄晚年弃笔不写辞赋,标志着西汉辞赋的终结。
朝代更迭后,辞赋的流行并未受到影响。但东汉迁都洛阳后,散文赋偏离了西汉狩猎题材,以京都为主,故又称京都赋。抒情骚体赋形成于东汉中期,始于张衡的《归天赋》。
西汉的都城是长安,东汉的都城是洛阳。朝廷迁都的决定在学者中引起了很大争议,与京都有关的颂歌源于赋《京都赋》。
杜杜,长安人,博学多才,有几分傲气。他被送到杜东,因为他嫉妒杨梅。他在狱中写了《吴宓汉纪》,但由于其出色的文字,他被免除了惩罚并得到了丝绸。随后,写了《京师赋》加以讽刺,不同意光武帝刘秀迁都洛阳。
这种争论一直持续到汉明帝时期,班固发表《双城赋》,盛赞洛阳之美,“断西客奢论”。
除了西边的长安和东边的洛阳,张衡还为都城南阳写了《杜南赋》。
东汉散文诗题材虽与西汉不同,但在结构和形式上大多保持了西汉的风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结构和形式上,多采用主客问答式,人们通过虚构人物的发言来表达思想,用他们的对话形成问答式。
2.讲故事。大量的东西被摊开,被吹嘘,被比较,构成了赋的宏观氛围。
3.在赋中驰骋才华,用华丽的辞藻表达自己眼中真实或想象的人生。
东汉的京都赋,描写京都的地理、帝王的政绩和他们的生活,仍然采取表现张先治之死的形式,归结为对帝王道德礼仪的思考。其先赞后谏的内涵与西汉无异。
东汉中期,张衡既是文学家,又是科学家。他的浑天仪和地动仪,因“穷于数理,胜于自然之功”而名扬天下。
在文学上,他的二井赋与当时的班固齐名,但他的抒情赋更出彩。张衡的抒情赋打破了骚体赋的牢笼,独树一帜。代表作:《斯傅玄》和《归天府》。
《归天赋》改变了汉代抒情赋的传统,系统短小,语言平行,明丽,开创了新的风格。
咏物诗:东汉咏物诗的形式和功能多为娱乐,功能与道德有关。漂亮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代表作是马蓉的《笛子颂》。
描写行为与赋:记住行为的基本特征,描写行为与规训相止,因景或古迹而抒情,行为与景物相结合,情与理相结合。代表作品:蔡邕《叙事与散文》。
抒情说理赋:代表人物是赵翼。由于他的傲慢,他被定罪并多次死亡,所以他的作品在表达他的愤怒方面是独特的。以他的《词史集·富歇》为最。
《辱世与病》一书充满了对社会黑暗的激烈批判,这与其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作者不屈不挠,骄横跋扈,故寄情于文,严厉斥责封建统治者的放纵、昏庸和强权,使其作品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