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5438年到0865年,恩格斯评价了德国的经济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德国的统一被提上日程。
首先,国家的分裂局面制约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分工的不断进步、区域经济之间联系加强和市场领域扩大的趋势,而且依赖于海关、交通和货币区域经济的统一。然而,德国39个独立主权国家与城市地区之间的关税边界给德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障碍。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工商业法、户籍法和所谓的外国人居留条例。每个州都铸造自己的货币,重量和尺寸也大不相同。甚至一个国家内部也有两三种货币和度量衡。德国商人每隔几英里就要从一个州走到另一个州,所以他们要接受检查,纳税,还要被收税员勒索。德国资本家不能随意使用国内各州的自然资源,也不能随意雇佣国内的免费劳动力。这些形形色色的工商法律、货币、度量衡制度以及各自的国籍法,严重阻碍了德国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此外,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需要追求国际市场,国家的分裂使得德国资产阶级在国外市场竞争中缺乏强大民族力量的保护。他们必须在国际市场上使用其他国家的货币和度量衡。棉线要用磅来计量,丝绸要用米来计量,对外贸易要用英镑、法郎和美元来计量。英法等国的商人可以得到他们驻外使馆的保护,必要时还有军舰保护。德国商人完全不受保护。当一个普鲁士商人向他的驻外大使抱怨时,他几乎总能得到这样的回答:“你完全活该。你在这里找什么?你为什么不安静地呆在家里?”所以德国商人往往会在国外的英法美大使馆避难,或者干脆加入这些国家的国籍。甚至德国各州驻外使节也处于二流国家的地位,在国际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此,“清除一切历史遗留的妨碍工商业自由发展的小国家废物”和“德国商人要进入世界市场”,使“德国统一”越来越具有“经济必要性”。换句话说,德国必须结束其四分五裂的状态,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