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金库被盗925万两白银,士兵赤身裸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道光二十三年,道光桌上放了一封信,揭露财政部库丁漏库银的事实。道光虽然治国能力平庸,但在皇帝的位置上却鲜有政绩。但他天生对白银感兴趣,并以节俭著称。他经常穿着嫔妃打补丁的黄袍上朝,被称为“打补丁皇帝”。道光接到这份奏章后,敏锐地感觉到这应该不是个案,于是下令彻查。这次调查竟然查出了清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国库盗窃案。

那么,这个案子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在大清国戒备森严的金库里,银币是如何被盗而不被发现的?清代银币的存放地点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宫内金库,主要存放皇帝的私房钱,相当于皇帝的小金库。这里常年存放的白银不多,主要是皇帝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一般不会轻易使用,除非绝对必要。第二个地方是内务府的金库,那里的银币就更少了,主要用来支付皇帝的各种赏赐,所以也包括各种珍宝、古董、玉器字画。

第三位是财政部国库,是财政税收收入的国库,包括各地缴纳的食盐、关税、杂税等。所以,这其实是清廷的金库。国库原则上是财政重要场所,肯定是戒备森严,戒备森严,各种防范制度也非常成熟有效。首先,清廷在库丁的选拔上是非常慎重的。他们和汉人在一起不自在。户部所有的库丁都是从满人中选出来的。一旦当选为库丁,所有人都将享受优厚的待遇,任期只有三年。

就连满清的库丁,清廷都怕他们,怕这些库丁经不起白花花的银子诱惑,铤而走险来自己偷。所以,朝廷想出了一些独特的招数。无论是寒暑,还是风霜雨雪,所有的库银大夫、司库、库丁等。必须脱光衣服,一丝不挂。完成梁音的入库工作后,必须光着身子上蹿下跳,张嘴喊几声“出仓”,然后经过严格的体检,才允许着装回家。

但即便如此,还是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国库失窃案。发生了什么事?这要从一个叫张成宝的库丁说起。张承宝在道光年间在一户司库丁,每天负责全国各地税银的过磅入库。他有一个叫张的哥哥,想花钱为儿子捐一份兼职。结果张成宝利用职务之便,谎报两袋白银的数量,将四袋白银藏起来走私回家。没想到这一招被库丁发现,众人一拥而上,抢走了一部分。

张拿着剩下的银币回家,被自家钱庄的管事发现,吵着要东好处费。可能是张太小气,也可能是他刚被库丁抢了,正郁闷呢。于是,一怒之下,张拒绝了几位经理的要求。几个管事恼羞成怒,一纸诉状指控张勾结其弟泄露国库白银。《清宣宗实录》记载:“道光二十三年,司库分银不均,内部互相攻讦,其事不可掩,达天……”没想到,正是他们愤怒般的声讨,揭开了清朝最大的亏空案。

道光立即派刑部尚书秦伟检查国库,这是嘉庆以来第一次对国库账目进行彻底的调查。这一查不打紧,道光惊呆了。当秦伟带着官员查看金库里的银袋时,一名官员无意中摸了摸这些银袋,发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于是立即打开来查看。发现所谓的银包其实是白布包裹的木头。经过仔细调查,官员们发现更令人惊奇的是,国库中的这2000个银袋中,大部分都装满了木材。

经过仔细调查,秦伟发现户部金库里应该有12万两白银,实际只有290万两,亏空925万两。也就是说,道光国库少了925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朝廷收入的四分之一。这让道光极为愤怒,下令郡王负责调查。宰全仔细调查后发现,900多万两白银的亏空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也不是短时间内造成的,而是多年来盗库丁造成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库丁是如何在赤身裸体的情况下,像蚂蚁一样隐藏真相,盗取900多万两银子的?原来这些库丁人练了一个绝技,就是“肛门取银”。顾名思义就是把银锭藏在肛门里偷出来。对于这种噱头,在正史上很少见到。《大清野史》中有一段详细的描述:“若认识此术的师傅,每次能从河西夹十锭,得一百金。

图书馆前有一间小屋,是图书馆士兵脱衣卸赃物的地方,四周用木栅栏保护着,防止有人靠近窗户偷窥。“当然,练这个绝技并不容易,需要从小训练。要想成为库丁满人,首先要把涂油的鸡蛋塞进肛门,等可以自由进出的时候,再把鸡蛋变成鸭蛋或鹅蛋,最后变成银锭大小的铁蛋,逐渐积累塞蛋的数量,直到最后能塞十个重十二的铁蛋,就算大功告成。

如果他们希望成为库丁,依靠这一绝技,库丁可以在他们的三年任期内尽可能多地窃取白银。有的师傅甚至能偷出几十万银子,更有甚者能偷出几万银子,够吃喝一辈子。除此之外,库丁还会用茶壶、水桶等器皿把银子拿出来。最独特的是“猕猴偷银。”银库里养了几只猕猴,帮助库丁保住银库。没想到,这些猕猴成了库丁偷银的帮凶。他们用鸦片喂猴子,直到它们上瘾,然后唆使它们偷银来换取鸦片。后来银行不养猴子了,这种方法被迫停止。

当然,库丁的这些招数,肯定是瞒不过掌柜、库监等人的。他们经常与库丁勾结,窃取国库。道光听了宰权查办此案后,雷霆大怒,将偷国库银子的库丁全部斩首,并将他们的妻儿送到新疆做官兵的奴隶。同时对历任司库、审核员逐一甄别,逐一定罪。至此,清道光年间的巨额盗窃国库案水落石出,尘埃落定。(参考:

《清史稿》《清代玄宗实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