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写的中国史:第十章大禹治世。
传说尧舜做皇帝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一场大洪水。
洪水淹没了农田,冲走了房屋,涌入山坡高地。
人们不得不寻找更高的地方来躲避洪水,人民非常悲伤。
姚四处寻找能控制洪水的人,有人推荐了禹的父亲鲧(
姚一开始不相信他,但是架不住大家的劝说,就让Gun先试试。
Gun用堵的方法控水。
就是看到哪里有洪水,就带人去挖,筑坝,想办法挡住洪水。
但是洪水太猛烈了,在这里被堵住了,从其他地方流过来。
如果不能流走,就会越积越多,然后大坝一下子就被冲走了。
就这样,gun干了九年,洪水一点也没有好转。
这时,舜继承了尧的王位,成为新的皇帝。他认为鲧治水的方法是错误的,所以他让鲧的儿子禹代替他治理洪水。
禹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变了治水的方法。他没有一味的阻挡洪水,而是顺着水流的方向规划河道,利用地球西高东低的特点,让洪水顺利流入河道,然后在东边入海。
于治理一条河,就赶去下一个地方处理洪水。
历时十三年,终于平息了洪水,让人们重新安居乐业。
十三年来,余奔波于神州大地,三次路过他家,为了抓紧时间治理洪水,一次也没有回家。
这就是“过房三不进”的故事。后来人们用这句话来形容为大家放弃小家的高尚精神。
因治水有功,人们为了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称他为大禹,意为“伟大的禹”。
后来,舜老了,把皇帝的位置让给了德高望重的大禹。
大禹称帝后,整个中国的土地都安定下来了,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大禹在治水时根据自己对地形的理解,把中国划分为九个地区,称为“九州(zhōu not u)”。
在古代,九州一直是中国的别称,从大禹开始。
九州的人们向大禹贡献了大量的金属,大禹将这些金属制成九个巨大的鼎(dǐng)并将各个州的地形刻在鼎上。
这九口大锅被后人称为“九鼎”,是王权和国家的象征。
现在我们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说话特别值得信任。
大禹觉得过去分散的部落生活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人了,于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王朝——夏朝。
从夏朝开始,国家的概念才真正确立。
大禹生前让儿子继承皇位,改变了尧舜以来的退位习惯,开启了“父传子,家治天下”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