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苦读的时候,有人给他饭吃。他拒绝接受的原因是什么?
范仲淹“用破挞画粥”的故事
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为后人留下一句名句,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然而,他童年不幸。他出身贫寒,无法上学,只好到庙里的一个和尚房里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他把自己关在室内,足不出户,书也不放过,通宵读书。
因为家里穷,生活也很辛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一碗粥,第二天早上粥冻好了,就用刀切成四块,早上两块,晚上两块。如果没有食物,他就切一些泡菜当晚餐。生活这么苦,他却毫无怨言,专心学习。
后来,范仲淹的一个同学看到范仲淹生活这么苦,还好学,就回家跟父亲说了。这位同学的父亲听说后,被范仲淹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动,对范仲淹的可怜处境深表同情,于是命家人做了一些鱼之类的美食,让儿子带给范仲淹。
那个同学把煮好的鱼给了范仲淹,说:“我爸爸让我给你的,你趁热吃吧!”
范仲淹回答:“没有!我怎么能接受你的东西?拿回去!”
那个同学以为范仲淹不好意思收,拒绝了,就赶紧放下东西回家了。
过了几天,这位同学再次来到范仲淹的住处,发现上次给他送的好吃的根本没动过,已经变质了。他骂范仲淹说:“你看,我叫你吃,你就不吃。一切都变坏了。你怎么不吃?”
范仲淹回答:“我不是不想吃,而是过惯了苦日子。如果我吃了这些好吃的,以后就不习惯这种艰苦的生活了,所以我没有吃。”谢谢你父亲的好意。"
那个同学回家把范仲淹说的话如实告诉了父亲。他的父亲称赞他说:“多么有抱负的孩子!他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的!”
范仲淹在刻苦学习的驱动下,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