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珠的鉴别方法及类别介绍
老珠的鉴别方法要看颜色:玩的时间越长,颜色越深。
有些材质的珠子,当人们佩戴、把玩甚至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色,比如菩提子、绿松石、蜜蜡。对于这类珠子来说,颜色也是区分其年代和质地的重要标尺。对于这些可以变色的珠子,通常是质地越密,最终颜色越亮。颜色的选择既能区分新旧,又能区分好坏,所以尤为重要。
玩的时间越长,珠子的颜色会越深,质地也会越滋润。而且对于菩提子、绿松石等珠子来说,这种变化是非常快的。刚开始颜色会随着佩戴越来越深,菩提子会变得红润,绿松石会变成深绿色,蜜蜡会变成紫红色。随着颜色的变化,珠子本身也会发生变化。由于经年累月的佩戴,珠子表面会产生丰富的包浆。毛孔和珠子的表面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这两种变化与颜色的变化成正比。颜色越深,磨损越严重,包浆越丰富。而人工彩珠不会产生相应的磨损。
颜色是第一视觉感受,也是最容易被欺骗的。3单从颜色来看,无法区分新旧。必须结合其他因素才能做出全面理性的判断。就个人经验而言,我在选择传世的老珠时,首先会观察它们的磨损和磨痕,其次才是外观和颜色。笔者认为颜色是锦上添花的,也是老珠,所以好的颜色一定比普通的更有收藏价值,但从判断新旧的角度来看,应该排不上第一。
看孔:各处磨损程度要均匀,孔需要润滑。
通道也是区分珠子新旧的重要因素,从珠子的通道可以判断大概的打孔年代和使用的工具。大部分消费者都知道孔是用来鉴别珠子新旧的,但基本停留在通过大小来鉴别珠子新旧的层面,这就给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众所周知,珠子使用多年后会磨损严重,毛孔会越来越大。这种磨损不仅会使毛孔变大,还会给珠子的其他部位带来磨损。市面上有一些假珠子,只是把通道放大,然后做一些粗糙的磨损。从珠子整体来看,各个地方的磨损程度不均匀,明显是做出来的。
以老蜜蜡为例:我们最常看到的老蜜蜡大多来自西亚,在那里是作为首饰使用,通常不是用来把玩的,所以这种蜜蜡佩戴出现的比较慢。这种蜜蜡最初的磨损应该是来自珠子之间的摩擦,所以珠口两侧的磨损应该是最先出现的。由此可以推断,两端几乎没有磨损痕迹的老蜜蜡,不管它的毛孔有多大,多半是老赝品。
接下来发生磨损的地方应该来自绳索和隧道内壁之间。渠道的第一个变化就是变得流畅,而且非常非常流畅。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我首先想到的是光滑如镜。第二个变化是变大。如果是饰品用的老蜜蜡,孔又圆又大是因为佩戴时受力均匀。如果是使用或把玩多年的老蜜蜡,会有椭圆形或锁眼状的通道。第三个变化很微妙也很关键,表现在孔口上:老蜜蜡的孔口通常有轻微的弧度,摸孔口边缘一定要润滑。珠子磨损得越多,孔就越润滑。如果孔口两侧都已被磨出明显的斜面,但孔口仍有一些笔画,那么一定是老的了。
在某些情况下,小毛孔中的珠子并不是新的。我们谈到了一些产自西亚、印度等地的珠子。它们并不以代代相传的形式存在,大多来自遗物或墓葬。换句话说,它们穿的时间很短,但它们的历史却很长。这些珠子大多是小孔,但由于当时的钻孔技术原理是依靠钻具,借助石英砂等研磨介质,内壁非常光滑。可以说有些珠子做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旧隧道?渠道里已经有包浆了。所以仅凭频道的剧来区分新老珠是不科学的。我们看的是磨损而不是尺寸,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珠子的形状:珠子磨损自然顺滑。
珠子的形状也是判断新旧的重要因素。首先,珠子的形状代表了一段时间内人们的喜好,也代表了制作珠子的工艺水平。其次,随着长期的使用,珠子已经磨损变形,难以遵循。所以外观也是判断新旧的重要因素。
从制造工艺上来看,最早的珠子应该是类似扁形的,石器时代就有,属于原始形状,之后是算盘珠、管珠、桶珠,最后是圆形。这和制作难度有关,倒角和倒圆的工艺难度最大。所以这种技术制作的圆珠只出现在清朝中期。但是,圆珠在当时肯定是没有的。古代劳动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摇磨的形式制造出类圆形的珠子。这两种圆珠只是外观略有不同,但年代相差甚远。
况且这种磨损是无法人为模仿的。珠子上磨损的弧度非常自然流畅,不像人工做的那么死板。一般来说,老珠的形状要光滑润泽。
磨损痕迹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辨别。真正的磨损是在磨损过程中产生的,是珠子之间相互挤压摩擦形成的。所以这样的磨损非常光滑,通常不会有任何划痕。人造磨损是用磨具打磨的。即使经过精致的打磨,当时也会有打磨的痕迹,尤其是在放大镜下,消费者是可以分辨出来的。
老珠的工艺1:红黑玛瑙涂上能形成白线的颜料,加热。
其次,用碱性化合物涂覆未处理天然玛瑙;加热使其变白,涂上加热后能形成黑色线条和条纹的硝酸铜,加热制成。
三、天然玛瑙表面涂有加热后能形成黑色条纹的涂层,加热制成。
四、天然玛瑙涂碱性化合物,两头不涂,中间部分加热完全漂白。中间部分第二次涂硝酸铜并加热。
五:未处理的玛瑙涂碱性化合物和硝酸铜,两端不涂油漆,加热1次。
世界旧珠的种类I .埃及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古埃及也是最早制作玻璃珠的地方。著名的未婚夫之珠产于埃及。
未婚夫项链
埃及制造的珠子丰富多样,使用的材料也非常多样,但最著名的还是未婚夫珠。未婚夫珠是埃及发明的一种原始玻璃珠,对全世界玻璃珠的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稍后,我们将介绍印度山谷中的古老珠子。在这一带,我们也发现了未婚夫珠的制作,但比埃及要晚一点。甚至在西周时期,中国的甘肃、陕西等地就出现了制作菲奥娜珍珠的作坊遗址。这大概就是技术的传播吧。随着贸易渠道的开放,这种制珠技术也传到了其他地区。
未婚夫项链
在古埃及,菲奥娜的珠子形状多样,主题丰富。埃及人特别喜欢制作挂件,其中最著名的是象征水的圣甲虫印章和代表光的荷鲁斯之眼。除了未婚夫,制作这些吊坠的材料还有青金石、玛瑙、绿松石和黄金。
圣甲虫原本意味着象征再生,所以它大多用于陪葬品。但是,随着贸易和战争,当圣甲虫遍布欧洲时,它的象征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它很快发展成为一种官方印章,后来成为一种纯粹的装饰品。所以圣甲虫珠饰根据出现的时代不同,被赋予了几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护身符的作用。古埃及人认为佩戴圣甲虫护身符可以得到神灵的保护,获得好运和健康。所以古埃及人做了无数圣甲虫护身符。第二个是贸易功能,这不是埃及人发明的,第二个是腓尼基人。这个民族出生并生活在今天的黎巴嫩,与古埃及人有商业往来。他们把圣甲虫引入他们自己的文化,开始自己制造圣甲虫珠子。这时,圣甲虫被腓尼基人带到了贸易通道上的一个重要港口,然后进入了欧洲大陆。第三,纯装饰性。圣甲虫被制成项链、手镯和戒指作为装饰品。同时也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祝愿,也是当时最流行的装饰物品。
第二,印度河谷地区
蚀刻红玛瑙眼睛
印度山谷富含矿物质,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们很早就将这些矿物质制成了珠子。根据出土记录,这一地区出土了由金、银、青铜合金、天青石、红玛瑙、石头、陶器、贝类、骨角和菲奥娜珠制成的珠子。从制作工艺和精细程度来说,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在珠饰制造方面,印度谷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强大的影响,甚至延续了数千年。
蚀刻红玛瑙珠
在我们常见的老珠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产自印度山谷的镶嵌红玛瑙。这种珠子制作工艺非常古老,装饰也很独特。它们在大量哈拉帕遗迹中出土,在中国市场上也经常见到。这种在红玛瑙上镶嵌蚀刻的工艺应该是印度谷首创,其工艺与我们见过的天珠非常相似。所以很多学者推测天珠的制作工艺应该起源于这种红玛瑙镶嵌蚀刻工艺。镶嵌红玛瑙的纹饰可能与当时这一带的宗教有关,但具体文字记载不详,难以正确解读其含义。
迄今为止,这种珠子的生产仍在印度的山谷中继续。而且在工艺甚至制作过程中还能找到旧日的痕迹。这种手艺也在世代相传流传下来,几乎没有改变。这也有助于我们还原这种珠子的制作过程。从目前的制作流程来看,基本分为三步:首先,玛瑙最初由工人开采,然后卖给中间商,最后卖给制作珠子的作坊。基本上保留了最原始的样子,很少有创新的元素。
这种珠子,由红玛瑙制成,多为淡红色,半透明。珠子上蚀刻有白线,开口一般很小。珠疙瘩和磨痕不明显,平时不明显?c?形状纹理。包浆没有藏珠明显,有的甚至看不出来。这是因为这些佛珠基本上不是代代相传的,大部分来自于遗物的发掘,与藏珠代代相传的形式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它们的包浆和佩戴痕迹没有藏珠那么明显。
另一种我们经常能看到的珠饰,产于印度山谷,以印章的形式存在,叫做印珠。所谓印珠,是指在珠子的一面平面上雕刻图案,与我国使用的印章十分相似。印珠只是我们的通俗叫法。印度珍珠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一直延续到萨珊王朝。其历史背景可见一斑。这里很难用几句话表达清楚,只做个大概介绍。朱茵在许多地区都出现过,但印度谷的朱茵与西亚不同。上面有很多牛的形象和一些古代人物,很少有以笔记和祭祀为主要故事内容的装饰。这些印珠体积很小,一般呈圆形或方形扁平件,基本上都有孔,应该是当时身边的个人饰品。这枚印章上的文字非常有限,至今人们仍无法解读其中的内容。因为印珠形状不多。中国传统佛珠差异很大。目前印珠爱好者不多。我国的藏家对印度珠的起源和工艺不太了解,通常不会做详细的区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市面上有大量由老珠制成,然后再雕刻而成的印珠。不了解印珠的朋友很难区分新旧,因为这些新珠从磨损、包浆、孔道等方面明显具有老珠的特征,而且在印面试中也只是新刻的。基于这种现象,我们在看印珠的时候,要特别观察印面上的纹饰:首先要看雕刻的纹饰是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其次,要看雕痕是不是新的。如果是新刻的印刷面,印刷的凹陷处没有氧化痕迹,所以比印刷珠的其他位置要新很多。此外,在放大镜的帮助下,雕刻出来的玛瑙往往具有与新玛瑙破碎部分相同的玻璃光泽,与老雕完全不同,买家更需要加以区分。
和这种印珠类似的,还有一种红玛瑙珠,也产于印度山谷。这种珠子外形非常丰富,有圆形或方形的平板珠,也有圆形的珠子。此外,这种珠子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通常这种珠子的做工在当时是极其精细的。但由于年代久远,珠子磕碰多,形状多,包浆也不像传世的珠子那么油。
第三,西亚
我们所说的西亚包括伊朗高原、伊拉克、叙利亚和地中海东部。它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最早建立城市的地方,是最早发明文字和青铜合金的地方。公元前2600年,大英博物馆收藏了美丽的天然玛瑙眼,另外三颗是青金石珠。
西亚有着制作珠饰的悠久历史。20世纪20年代,英美联合发掘的乌尔王墓中出土了大量珠饰。它们的材料、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都代表了两河文明中珠饰的高超工艺。但是在发现这些珠子之前,我们非常怀疑两河流域是否有制作珠子的传统,因为两河文明是建立在冲积平原上的,那里土地肥沃,几乎没有可以制作珠子的原料。他们用的材料都要进口,经过长途跋涉,在当地加工成精美的珠子。西亚的佛珠有以下特点:一、西亚的佛珠除黄金外,几乎都是由青金石、玛瑙等半宝石制成,佛珠形状各异,有圆珠、算盘形扁圆珠、管珠等。珠子一般会有磨痕,但不明显。这是因为西亚佛珠很大一部分不是代代相传佩戴的,而是后来从墓葬或遗物中出土的,佩戴时间相对较短。此外,珠子的气孔更细,与老藏珠不同。
这条项链是在古城乌尔的一个皇族子弟墓中出土的。它也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乌尔王朝时期的苏美尔文明,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圆圈由镶嵌玛瑙和青金石的四个金环组成,中间是黄金中心。这是辟邪的吗?眼睛?保护孩子的精神。
二是西亚老珠的包浆不明显,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包浆。不过这只能证明戴的时间短,并不能说明是最近做的。由于佩戴方式和传世形式的不同,西亚的佛珠都是从遗迹中挖掘出来的,不同地区的审美也有很大差异。中国西藏的珠子颜色比较丰富,而西亚的颜色略显灰暗,所以西亚的老珠大多没有中国西藏和中原的那么有光泽,但却别有一番风味。
第三,西亚的老珠没有中国古代的五彩斑斓。除了红玉髓做的珠子,其他颜色几乎都是暗淡的,一般会有棕色和灰白色的珠子。由于地域文化和消费者审美偏好的差异,早期的西亚珠在中国市场并不被认可。但近年来,随着老珠市场的火爆,西亚珠逐渐被玩家接受,价格也与日俱增。
丝绕玛瑙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藏的所谓老珠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西亚和印度,但因为贸易很早就来到了西藏,所以在藏区的人们佩戴多年后才显现出效果。所以西藏的老珠和西亚的老珠在视觉上差别很大。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在当时的贸易过程中,西藏地区的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对贸易品进行筛选,所以进入西藏等地区的佛珠具有一定的特征,如形状圆、颜色红、尺寸大等。所以现金的视觉差异更突出。即使在现在的市场上,人们也从地域上区分同一品种的老珠,比如;藏区的丝包玛瑙和西亚的丝包玛瑙。其实从研究分析的角度来看,这种区分是没有必要的,但就其市场价格而言,早些年流入藏区的珠子价格要高于纯老西亚珠子。
丝绸包裹的玛瑙手镯
这种老丝包玛瑙多见于游牧民族的饰品中,与本文提到的大理时期云南三塔寺出土的丝包玛瑙管珠相似。这种丝包玛瑙并非中国制造,而是与和西亚、中东等地区的贸易或佛教传入有关。在藏区等地,旧时也有使用。
红条纹玛瑙
还有一点,我们在介绍一些老玛瑙珠子的时候,总会提到风化,珠子表面会显现?c?形状纹理,但实际上这种鉴定方法只适用于世代相传或常年佩戴的玛瑙珠,不适用于遗址、墓葬中出土的玛瑙珠。因为,后两种情况,老珠几乎不用,所以不可能长期磕碰,表面自然不会形成?c?形状纹理。这说明我们所知道的知识要根据相应的历史背景来运用,一味的机械照搬只会让人觉得可笑大方。
西班牙伊比沙岛出土的腓尼基月亮女神(Tanit)和蜻蜓眼睛,年代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现藏于西班牙巴塞罗那考古博物馆。
第四,希腊地区
希腊位于地中海北岸,与埃及隔海相望。古希腊文明受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很大,这在古希腊珠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金饰的制作技术一直是古希腊最杰出的技术,但这种技术早在古希腊建立之前就在两河流域的文明中流行,对希腊以及后来的罗马帝国的珠饰风格产生了影响。这从罗马帝国的珠饰就可以看出来。在罗马帝国的珠饰中,印花珠和一种小卷印花是当时最有特色的珠饰,其样式和制作方法与两河流域的印花珠几乎相同,但雕刻方法和内容变化很大。
罗马帝国时期,印珠呈半圆形或片状作为镶嵌物,多为玛瑙制成,通常表面有一定的磨损痕迹,气孔较大。雕塑多为动物、人物、人物以及一些故事或象征意义。这一时期的印珠雕刻工艺精湛,打磨精细,表层包浆丰富。早期腓尼基人的蜻蜓眼睛出现了吗?四眼?然后呢。多只眼睛?蜻蜓的眼睛。
另一种常见的古老珠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这得益于地中海沿岸的传统工艺。地中海沿岸一直是玻璃制品的主要产地。从公元前14年的迈锡尼到后来的腓尼基人,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帝国和威尼斯,玻璃珠一直是传统工艺。擅长经商的腓尼基人把玻璃珠和各种玻璃器皿卖到东方,古罗马人也把这些器皿走遍了欧洲。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年代约为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500年,出土于古埃及马尔卡达宫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