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历史名词释义

分封制也叫分封制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制”。共有人或中央王朝把领土分封给皇室成员、贵族和英雄,属于政治制度的范畴。

宗法制度是根据血缘远近来区分亲友的制度,重点内容是长子继承制。

万隆精神就是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坚持求同存异,以“团结、平等、合作”为指导原则。这是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出席万隆会议时提出的。

“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省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长期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三大改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是中国在国际交往中提出的基本原则。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海禁,又称“闭关”、“洋禁”,是中国明朝政府禁止民间人士出国从事海外贸易的一项政策。

自然法是指正义的基本和最终原则的集合,作为宇宙秩序本身中所有特定法律制度的基础。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有115个成员国。它成立于冷战时期,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方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