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为什么叫“三国时期”?
《三国演义》的全称是《通俗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是四大古典小说中唯一一部由史实改编的小说。言情以历史和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忠”;着重描写战争,描写汉末黄巾起义、魏蜀吴国分裂、西晋统一百余年的历史,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
韩(蜀)人
刘备建立的国家名称是“汉”,所以应该叫汉国,而不是蜀国。蜀的名字是金朝为了压制的正统而以陆地来称呼国家的结果。如果蜀国不叫汉,汉就沦为地方政权。所以三国就是汉魏吴三国。
曹伟
孙武
蜀汉王国
首都
洛阳
建业
成都
君主
开国君主-灭亡君主
5皇帝曹丕——曹桓
4皇帝孙权——孙浩
2皇帝刘备——刘禅
找到
220年
229年
221年
被摧毁
265年
280年
263年
三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实际上以宰相的身份掌握了东汉政权,获得“王维”称号,加九锡。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同年,他迫使东汉末代皇帝狄咸刘勰退位给他,建立了曹氏政权,史称“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政权正式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221年,驻扎益州的刘备自立为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分封扬州、荆州、胶州等地的孙权接受曹魏政权的封爵,开始被称为“吴王”。229年,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吴”,史称“东吴”。263年实际控制曹魏政权的司马氏家族吞并后,265年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征服了江南的孙吴政权,正式统一中国,从而结束了三国时期。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号只能由一个人使用,但同时有三个。西晋陈寿编的《三国志》是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后东汉末年的动乱开始的,所以史家多以黄巾起义结束开始。《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根据这个时代的历史写成的一部历史小说,也成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