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人口多少?
人口密度:430人/平方公里
它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通海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齐鲁湖畔。_陵水道是汉代开通的(即西南丝绸之路的一个分支);唐朝设立“通海都督”,开辟“通海城道”。宋代设立秀山县;元朝建“元帅府”,设临安道,负责红河、文山一带直至越南。明代设立“通海禁军”,驻军屯田;清代各类罕东海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距省会昆明137公里,距玉溪49公里,总面积721平方公里。辖4镇3乡2街,居住着汉族、彝族、回族、蒙古族、哈尼族等多个民族。孟醒蒙古族乡是云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地。全县常住人口31.400人,是云南省除昆明以外的人口密集区。随着工业的兴起,这里成为滇南货物集散的枢纽,海外物资在此集散经营,商业交易活跃,故闻名云南。不同时期多民族文化的交融,深化了通海灿烂的文化。特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成就了通海的礼乐之乡,美丽的滇南之国,滇南之冠国。名山大川,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明清时期,通海有230多名举人,44名进士,4人入选国子监,大部分出省为官。先后获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物先进县”、“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国诗词之乡”等荣誉称号。
商人聚集,经济发达。通海物产丰富,自古农业、轻工业发达,素有“小云南”、“小昆明”之称。在古代,它是云南南部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近年来,通海县始终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依托丰富的自然禀赋、灿烂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立生态县、强第二产业、扩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大力发展五金机电、文化强县,蔬菜、畜牧、花卉三大农业产业带动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先进县”,先后被确定为“云南省重点工业县”、“云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县”、“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5677亿元,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9亿元,增长18.2%,一般公共企业预算收入3.95亿元,下降2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8亿元,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20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62元,增长10.5%。
交通便利,物产丰富。通海在古代是云南南部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是历史上南下南阳、北上中原、西进天竺的交通枢纽。明代中后期,经济繁荣,成为滇南货物集散地。目前,它连接昆明到大海,红河到底,它位于何坤经济走廊的枢纽节点和滇南国际通道的门户地区。已通车的泛亚铁路横贯全境,在建的江铜高速公路、米渝楚高速公路将更有力地支撑通海县打造面向东南亚的滇中商贸物流枢纽。通海物产丰富,农业、轻工业、商业繁荣,市场体系较为完善,资源要素辐射半径大,经济发展触角广,为长远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蓝图绘就,风起云涌。今后一个时期,是通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将玉溪定位为“三区一港”发展,通海迎来了十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正在进入新发展、大跨越的黄金时代。通海县将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 *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高原农业优势,将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以一产促二产、以一产促三产,加快五金机电、彩印包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文化旅游、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不断推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努力把通海建设成为现代化宜居生态文化县、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重要目的地、全省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出口基地、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物流基地、国际五金电器制造基地。
5438年6月+2020年2月,通海县在2020年全国百强示范县市名单中排名第46位。
2065438+2009年8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将通海县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蔬菜产业为代表产业。
2018,11,第一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名单公布,通海县入围。
2018年2月,通海县被列入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