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胜于景深——“走向幸福——吴建新聚焦宁夏生态移民”摄影展后
王晓静。
2008年,宁夏开始实施“西海固”移民工程。南部山区的西吉、海原、隆德、同心等村都位于大山深处。由于吃水难、路难,村民的生活很困难,这引起了党和* *的高度关注。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国家实施了西部移民计划。这些进入移民迁入村庄的人,将如何离开世代生活的土地和家园,走向新的生活?摄影师吴建新以艺术家的敏感捕捉到了这一变化过程中的创作机会。
2018是吴建新的丰收年。元旦刚过,他就开始筹备“走向幸福——吴建新聚焦宁夏生态移民”摄影展。他从过去65,438+00年拍摄的数万幅作品中挑选出300幅佳作,整理成搬迁前的黑白灰背景和搬迁后的彩色两部分。这两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体现了不同又形成了统一完善的结构,显示了他独特的摄影视角和创作风格。
65438+10月16日,我们站在银川美术馆二楼,欣赏着精美的摄影作品。从《离家难》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迁徙的人们,从远离家乡的痛苦和不舍中,迈着沉重的脚步,随着迁徙的队伍,慢慢走过熟悉的小路,在即将成为自己故乡的异地定居。其中有老人背过身去擦眼睛的瞬间,有年轻人收拾东西的场景,有孩子不知是喜是忧的状态,有高山与平原的对比,有移民村乡间小路与水泥路的对比,有村头一棵古树默默望着人们远去的背影...这一切都将因为距离而与人没有任何联系,人们也不再踏上祖祖辈辈踩过的小路,身后的村庄回归纯粹的自然。
每张照片都讲述了一个故事。观众仿佛置身于移民搬迁的现场,离搬迁中忙碌的村民如此之近,他们心理复杂的噪音仿佛可闻。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心理* * *音?一张薄薄的照片,浓缩了人们生活的酸甜苦辣,真实地反映了人们行走在大自然中所创造的人文景观。从故乡到异乡,一路打下的烙印被吴建新用镜头记录了下来。就像他们搬迁史的作者一样,他一点一滴记录了他们生活变迁的轨迹,摄影作品能如此展现他们的魅力,令人惊叹。
因为我对“西海固”这片土地的熟悉,那些照片里的人就像是熟悉的邻居。感觉他们响应了国家移民政策,欢天喜地搬了新家。身后的群山依然是他们坚实的后盾。那些曾经存在于时空的生活场景,打水、拾柴、割麦、养田、放羊、耕田,都成了昨日星空下温暖的回忆;他们从田间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生活场景,正在用双手创造新的生活。在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的喜怒哀乐在吴建新的镜头中得到了真实的展现。他不需要对任何东西进行加工、修饰或隐藏,而是根据他的思维方向准确地捕捉和定格人们微妙的情绪变化,让照片中的人、事、物自由对话,与观者交流。观众讨论的内容符合照片以图像为语言的描述特征。
2008年,吴建新在移民现场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延伸了他接下来十年的创作道路。2018年,从上万张照片中选出300张作品,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反应?每一张照片都记录了他拍摄的时间和地点,他经历的精神冲击,以及当他看到那些家园变成废墟时,当人们脱下悲伤的心情,舒展眉头,带着喜悦和期待微笑时,这些情绪的起伏。
从黑白到多彩,是色彩的变化,是人们心情的变化,是摄影师心理的变化。他选择不同的灯光和色彩来表现人们搬迁后的生活,用色彩告诉人们对新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期待:来到平原,人们的心是宽敞的,前路是清晰的,就像给他们的生活镀上了一层光。在新移民村,人们最大的快乐来自干净的自来水。不仅如此,孩子们学校的紫色墙壁,女性的白色工作服,到企业上班的人的绿色制服,等等,一系列新的生活场景浮在观众眼前,生动有趣!看着吴建新反映移民工程的照片,我再一次对摄影有了新的认识:摄影的纪实手法有着如此巨大的力量,无论是人物的细微感受,还是山川河流的四季景色,都可以汇聚在镜头里,用如此细致的方式记录着时空的延伸与变化 用不刻意雕琢的艺术美再现生活的真实及其艺术魅力,用镜头聚焦生活,通过光影成就艺术,完美诠释摄影作品。
十年来,吴建新实时聚焦移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效应,用脚步丈量宁夏的移民轨迹,用镜头追踪他们的生活状态,用履历书写移民期间的家庭和国家政策,表现了他对移民生活变化的关心、呵护和呵护。作为艺术家,他的执着追求不仅仅是个人拓宽视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更是这片土地上社会和时代发展变化的组成部分。
所以,这300张甚至上万张移民照片,成就了他的摄影师身份——不仅是中国移民工程历史进程的本土参与者,更是放眼未来的全球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