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火炮事件
中国的礼炮实践始于开国大典。1949年8月,毛泽东主席提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暨开国大典要鸣礼炮,鸣放28响,以示从中国生产者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走过了28年的光辉历程。
8月中旬,华北军区特种部队司令员高存信向新组建的军区礼炮团传达了华北军区聂司令员的指示:“开国大典定于6月65438+10月1日下午举行。庆典的第一项是奏国歌,升国旗,敬礼;必须有54门礼炮,代表CPPCC 54个方面的人;鸣放28响礼炮,代表中国生产者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28年的胜利。这是毛主席亲自决定的,我们必须很好地完成任务。礼炮团由华北特种兵组成。”赵大满任礼炮团总指挥,战车团参谋长韩怀智任现场指挥。然后从张家口等地调来108山炮作为开国大典的礼炮。这些礼炮主要缴获了日本的75毫米94式山炮和山西兵工厂仿制日本山炮制造的75毫米14式山炮。日本94式山炮长1560mm,弹重6.34kg(榴弹),射程8300m,全炮重536kg。随着礼炮声,从包括战争英雄在内的各炮兵部队中选拔军政素质好的排、连、营干部。
1949 65438+10月1下午3点,开国大典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伴随着108礼炮的28响威震天炮,迎来了中国人民* * *和国家的诞生。开国大典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礼炮团的108山炮全部作为国家珍贵文物存放在专门修建的炮库,妥善保管。
开国大典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在中南海怀仁堂前鸣礼炮。当时使用了9门礼炮,发射了54发子弹。后来在庆祝建国5周年和建国10周年时,鸣放了庆祝礼炮,使用的礼炮仍然是开国大典使用的山炮。
后于65438至0990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45周年、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第11届亚运会鸣放礼炮28响。许多国家在举行盛大庆典时都会鸣放礼炮,但响的次数和鸣放的时间也各不相同。例如,英国君主的生日响了62次,议会的开幕和闭幕响了41次;美国国庆日,全国各地军营鸣钟50次,以示美国50个州;1945年5月9日,苏联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当天鸣礼炮时,用1000枪开了30枪。
按照国际惯例,礼炮分为庆祝礼炮和欢迎礼炮。鸣放欢迎礼炮是为国宾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中最高规格的礼遇。每个国家元首都响21;欢迎外国政府首脑,然后拨打19。中国的欢迎礼炮是从6月6日欢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仪式开始的。当时,在苏加诺总统第二次访华前,他提出,在总统专机抵达机场前,中国应由空军派出八架战斗机护航。在机场的欢迎仪式上,按照欢迎国家元首的国际标准,鸣放了21礼炮。由于中国自建国以来从未鸣放过迎宾礼炮,周恩来总理将鸣放礼炮的任务交给了北京卫戍区礼兵大队。礼仪营营长王立堂带领部下从《开国大典》108门礼炮中挑选24门礼炮存放在天安门管理处军械库,并组织战士临时训练,圆满完成任务。之后依然没有敬礼迎接国宾。为了在中国建立一支礼炮部队,使问候礼仪更符合国际惯例,6月1963,周恩来总理指示在中央警卫师组建礼炮连。师长曾少东把组建礼炮连的任务交给了仪仗营。上级把熟悉开国大典礼炮任务的某军126团业务的牛茂林调到了仪仗营。牛茂林任连长,3个排长,24个炮手都是从这支部队放出来的。从司仪营等连队抽调数十人组成礼炮连。那些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早已退役的94式山炮,因为身型短、操控性好、声音大,被从仓库里“请”出来重新服役。六匹马拉着28门炮来到南苑礼仪营。为使礼炮发射时声音整齐,特请军械部组织专人对该炮发射装置进行改进。起初是手动拉火,后来改进为电控击发。5月1964,16苏丹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阿卜德是中国官方礼炮迎接的第一位国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