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魏的典故是什么?

讲的是商朝小国之子伯夷舒淇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在首阳山采摘薇菜充饥,最后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

鲁迅《故事新编》中的采薇:写于1935和65438+二月,故事取材于商代末周初伯夷和不吃的故事。

小说《采薇》中的主人公舒淇、伯夷,明明是以他们为原型,鲁迅却在小说中用他们,不是拿他们的骨气,而是用他们的不变通来讽刺这个世界。他们认为周对的攻击改变了文王的规矩,所以他们决定不吃周的食物,去山上采魏草。最后他们知道魏草也是周朝的,就没吃,直到饿死。

扩展数据:

采薇的思想:

《采薇》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鲁迅对古代忠臣形象的全新价值判断。通过历史人物伯夷和舒淇的《故事新编》,鲁迅对“骨气”和“忠义”的定义进行了个性化的阐释。鲁迅用自己怀疑和否定的眼光剥去了伯夷和舒淇的神圣外衣,恢复了他们精神上的无价值。在这部作品中,鲁迅指出了中国国民性的另一个弱点。避重就轻,苟且偷生。

参考资料:

寻思魏-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