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古迹
作为古代八大库券之一的运河库券,是中国古代运河税署的唯一典型遗存,是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研究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生活、运河城市形成发展和中国税收发展的宝贵实证资料。目前,临清市已规划建设中国税务博物馆和运河文化展览馆,依托运河银行,使之成为弘扬祖国优秀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临清的名胜古迹是教育的地方。
遗迹宝塔
临清名胜古迹
舍利塔位于城市北郊的李三许巍运河。明万历三十九年重修(1611)。宝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这座塔有60多米高,它的底座是石头做的。平面呈八角形,塔高9层,周长39米。南壁门和门楣上刻有舍利塔,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知府王成德题写的。密檐1.55米宽,陶瓷拱门。每个屋檐下摆放“阿弥陀佛”和陶瓷砖雕,以墙角莲花为支撑,装饰精美,排列对称。二层以上每层八面有门,四连四节,布局巧妙,整洁严谨。塔的每一层都有石雕记录建塔的目的,融资等等。第六层是所有楼层中最精致的建筑,里面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秀聚中天”。东西窗上,横眉上写着“东兴岱岳”“西引太行”等字样。塔内有一个通天塔木柱的角形梯子,可以旋转,迂回登上塔顶。塔身上上下点很少,整体基本垂直。塔顶呈盔状,雄伟壮观。登上顶楼,远眺,孤帆与运河,心旷神怡。自明代以来,不少文人骚客吟诗作赋,如“孤塔近江边,天高耸起,帆不见,钟在幕后圆”。舍利塔被列入国家文物局编纂的《中国名胜古迹词典》。
临清古迹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渭河东岸。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成为中国十大清真寺之一。建筑群总面积为654.38+60万平方米。坐西向东,由正门、正殿、月亮塔、南北讲堂、藏经阁、淋浴房、后门组成。建筑排列对称和谐,美观壮观。前门牌楼二层三开间,檐高边低,造型庄重典雅。前后门各有“诚为心”、“义伦许由”两块匾额,椽子、拱门,还有阁岭门窗。如今经过改造,焕然一新,新装三孔新门,白石走道,玉雕围栏,古柏林,环境优雅独特,赏心悦目。大雄宝殿有三大殿,宝霞殿前,齐丹殿前,开阔干净,四周有玉栏杆环绕。殿前四梁八柱,梁重叠。空间广阔,雕刻精致独特,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后厅有三联券接顶门,壁上绘有花鸟壁画。藻井还结合了阿拉伯文字,画得工整美观,变化得体。
临清名胜鳌头矶遗址。
鳌头矶遗址位于临清市汶河支流。明初,临清所从老县城迁到闹市区的考棚街,周围数里的方圆被称为“中州”。《临清县志》中,在中州东,敖北桥西南数十步处,建有一块石头,如敖北桥的凸头,上面建有观音阁。旧门和新门分为两部分,广济桥后,知道马周伦的标题是“鳌头矶遗址”。鳌头矶遗址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现在还有一群古建筑,周围都是亭台楼阁。北方寺庙3座,称“甘棠寺”(俗称“巩俐寺”);南楼3座,名为“邓英楼”(俗称“望和楼”);3座西寺庙,名为“吕祖纪念馆”;东楼3间,名为“观音阁”。亭子建在楼上,方方正正,有挑檐和转角,木质隔断,精致别致。落基山底部的方形平台原本是用砖砌成的,东西方向的平台中间有一个门洞,门洞的门楣上写着“独享”二字。戏台上,阁楼依山而卧,重檐。它在建筑物前面出去,然后落到一垒。主体为3、5、7梁,上覆管瓦,脊上有陶瓷动物形装饰,四排飞檐。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精致古朴,是典型的明代北方地区木结构建筑群。明清时期,运河鼎盛时期,文人骚客经常登上亭子,遥望运河。他们见船来船往,帆如林,即抒胸臆,吟诗作赋。明代大学者李东阳曾有七句诗:“岸破水回于此,涛声日夜响春雷。城中烟火千,河上帆千帆。”“两岸千里人,高楼成青云。官船舟已过,锣鼓喧天。”绘就了当年繁华的运河风光的生动画面。1978,按原貌装修。1984年进一步粉刷修缮,市博物馆设在此。著名画家、江、高、黑伯龙等为其题词,为鳌头矶遗址增添了光彩。1992年,鳌头矶遗址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