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战役的战争评价
在此期间,第10军没有得到任何增援和粮食弹药。日军第一次总攻后,第10军的炮弹基本耗尽。纵观抗日战争史,自淞沪会战以来,中国军队与日军的大规模战斗寡不敌众。无论结果如何,中国军队的伤亡都比日本军队大。比如南京保卫战,中国守军1.6万,日军两个师5万多。只打了一个星期,他们就放弃了防守。第10军杀死的日军比自己军队的总兵力还多,坚守了这座孤立的城市47天。这是一个奇迹。
方显爵,一个悲剧人物,功亏一篑,却没有争得所有的作品。后人称他为“惟命是从”。以至于晚上的节日没有保障。方先觉将军后来担任国民党206师师长兼88军军长。但由于向日军投降,他再也没有得到重用,再也没有机会与日寇作战,这是他心中的耻辱。方显爵将军于1949年随国民党军逃往台湾省,1968年退伍。退伍后,衡阳因向日军投降屡遭非议,于1983年病逝于台北。衡阳会战虽然以衡阳城的失败而告终,但其历史意义是巨大的。
第一,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延缓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的步伐,加剧了日本内阁的危机,最终导致了东条氏内阁的垮台。衡阳一战,敌军伤亡惨重,其中“以京都和大阪为中心的两个师几乎全军覆没”。由于中国军队利用地形,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被日军杀死的人数要少得多,大约是日军的1/3。“我10军确实向邪恶的入侵者收取了三倍以上的代价。所以衡阳之战,“虽败犹荣,但敌所向披靡。“在此之前,日军攻占了星洲和马来西亚,但伤亡只有1289;横扫印尼,一个* * *只用了三个师,1旅,损失2624人。“衡阳攻城战”中,日军争夺五个师。1独立旅和1重炮部队历时47昼夜,伤亡人数是上述军种总伤亡人数的3倍多。难怪日军把这场战斗视为“苦战”。“由于日军在衡阳一战中损失惨重,为了维持其‘皇军’在中国战无不胜的神话,日方大多隐瞒了战斗真相,导致日本很多人不知道衡阳的存在。
第二,衡阳战役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展示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祖国民族独立的爱国精神。当时重庆的《扫荡报》在《给衡阳守军的贡书》中写道:“四十天来,敌人以强大的兵力不断冲击你们;甚至滥用毒气,做出人类所不齿的野蛮之事。而你们装备低劣,物资不足,援军难以满足,伤员缺医少药,各种条件都不如敌人。你们用血肉之躯抵挡了敌人的炮火,你们用血肉之躯保卫了祖国的名城,你们向四千万同胞吐了一肚子闷气!有了你的首战,我觉得做一个中国人是最高尚的。后方的同胞们,真的对你们充满了感激和敬意!”衡阳会战原计划三天结束,实际延迟了四十七天,日方不得不承认会战“严重阻碍了‘开放大陆’的议程”。衡阳之战后,敌人用了将近1个月的时间组织装备,才再次发动进攻。《扫荡报》在评论中写道:“就时间而言,衡阳阻敌47天;如果我们消耗敌人的力量,挫败敌人的精神,衡阳将阻挡敌人超过47天!?如果没有衡阳的防守,也许敌人的土匪会更加猖獗。衡阳之战的价值,不仅在于拖延敌人打通内陆交通线的时间,还在于帮助贵州边境地区形势的转变。”该报评论说:“因衡阳防守,桂林要塞有建筑闲适。虽然这个堡垒没有收到任何效果,但是衡阳的坚守让敌人感受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此外,桂林的地形和要塞的坚固使他们在大蓉江兴安地区停留了40天进行补充。因为敌人怕兵力和火力不够,不能鼓着鼓南下桂林,会挫伤士气。所以,他必须补充自己的操守,才敢于前行。要不是衡阳之手有打垮敌人的精神,敌人什么都不用加,就大胆进军了。那么,如果敌人提前三个月入侵贵州,那就更猖狂了。虽然衡阳保卫战只持续了47天,但在大蓉江兴安的40天也是方俊司令员的威信。军中奋战三个月的伟大壮举是什么?”当时重庆《大公报》也发表社论盛赞:“衡阳虽沦陷,衡阳守军战绩犹在!衡阳47天是克敌制胜的巨大代价,衡阳47天是可耻的战争。整个国家应该以对国家贡献太少为耻;而所有中国军人必须更普遍地反思,他们的决心和努力是否像衡阳守军一样。我们认为衡阳之战贡献很大,不仅向敌人索取了代价,也为中国军人树立了榜样。”《救国日报》于1944年2月20日发表社论《方先觉配张绥阳》:“抗战八年,至少有65438+万人死于战场;保卫石国,不屈不挠地死去的人不在少数;但对国家有重大贡献,对全局胜败有决定性作用者,应为衡阳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