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查阅吉林省长春市的历史沿革。
长春是吉林省省会,是该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中国建成区面积和人口第九大城市,东北地区第二大中心城市。地处东北平原中部,是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中心,仅次于沈阳的东北最重要的城市!位于北纬43° 05 '-45° 15 ',东经124° 18 '-127° 02 ';市中心位于东经125 19 ',北纬43° 43 '。南北距离217.5km,东西长度227km,总面积20,565km2,市区面积4,906km2,建成区面积660.19km2(五环路-绕城高速内),其中四环路内建成区(核心建成区)379.94km2..截至2008年5月,长春市六个主城区和四个开发区总人口为487.6万人(四环内),其中三环内户籍人口为368万人。长春总人口868.72万,四环内实际常住人口超过500万,其中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约80万。市人民政府位于南部新城开发区,邮编130000。行政区划代码:220100。固定电话区号:0431。拼音:石长春。长春建于公元前2000年,是苏神王国的第二个首都。当时是惠(秽)族(秽族,肃申分支)的主要聚集地,称为(Xi三个七字读音,为纪念肃申战胜外族报喜而得名),肃申二代皇族在此筑土坯墙和宫殿,称为。此时约有一千户,是长春最早的古典历史,所以“Xi”也应该是长春的简称。约公元前1800年,回(秽)人和莫(浣熊)人在逐渐迁徙,并融合为回莫(秽)(满族前身),命名为德惠(秽)国,改为和龙(和龙)城。西汉建立扶余国,逐渐与中原、东汉交流。道教传入扶余,全民信仰二郎灌口(满语对二郎灌口的称呼其实是秦知府李冰的次子),城内有很多二郎庙。把京城、龙城改成“最高犁城”。此时人口已过万,城墙和宫殿也改成了石头建筑。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这座古都虽然换了很多不同的名字,但一直是东北古王国的首都。唐朝开元年间,长春成为唐朝‘安北都护府’的一部分,有时被中原人称为‘蜀山府’。是唐代文狱犯人被分配的地方。当时很多文人被错判,使其成为文化之城,成为很多中原学子向往学习的地方。所以“蜀山有路”流传至今。此时的长春已经成为一个近十万人口的大城市,城墙面积扩大了几十倍。也是因为这一时期中原文化被广泛传入东北亚,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东北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公元846年,后蜀领袖大在此建立大臣渤海郡国,改“蜀山府”为“龙州府”,定为国都。迁都“敖东城”后,龙州府仍是文化经济中心和渤海第一大城,人口近50万。916年,契丹建立,逐渐强大。长春地区成为契丹控制女真的重要场所。因为这里诞生了一位契丹王子,所以龙州府在契丹王子之后改为“耶律德光城”。公元1115年,女真崛起,建立大金王国,将长春地名改回祖居龙州的白龙府。迁都中都(北京)后,改名为龙州“宽城子”,为北方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时的大金王国繁荣昌盛,国家强盛。来自西方的景教(基督教)成为大津三大民族宗教(道教、佛教、景教)之一,全民信仰。宽城子已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基督教圣地,市内教堂众多,信徒数十万人。此时的宽城人口近百万,城市有了规模。城墙高大,分为两个城市,宫殿保持非常豪华,没有使用。此后蒙古日益强大,用了近一年时间攻占了宽城子。由于信仰藏传佛教,蒙元认为此地是景教未知之地,因此长期无法攻占。于是下令拆除宽城子的城墙,百姓迁到辽阳和中原。这座千年古都变成了一片废墟,废墟被挖地三尺,夷为平地。所以今天,几乎找不到这座古城的痕迹,只有今天,在小城。明朝后期,女真再度兴盛,大清帝国建立。长白山成为满族人(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祭祖的圣地。在最初的古南方,伊通河沿岸的驿站成为了通往长白山的必经之路。乾隆在夏季几次去长白山祭祖时,发现这里的气候比盛京凉爽很多,景色宜人。他脱口而出“长白山有千年古西州,宽城春色无限”的诗句,后来嘉庆即位。来到这个驿站,我也发现这里的气候很凉爽,我听到了始皇帝说的话。嘉庆五年(1800),我开始在这里建立地方行政机构,以第一句中的两个字为“长春堂”。1865建筑城墙,面积5平方公里。到1883,人口达到9万多。这是新长春的开始,也是现代长春的起源。1896年,俄国入侵东北,夺取了修建中长铁路的权利,在长春修建了俄国人居住区。1906日俄战争结束,俄国在长春的权益被日本天皇取代。1908年,日本开始修建长春火车站,扩建“满铁附属”,随后开商埠。当时城市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1931“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北,长春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2,1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傀儡政权——“满洲帝国”。长春被定为“国都”,改名为“新京”,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东北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到1944,市区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21.7万。它是北方唯一的多民族城市,一半以上的城市人口是少数民族。当时城市里的满、汉、蒙、回、朝鲜族,居住在长春不同的城区。今天的宽城-铁北一带主要是朝鲜族聚居,今天的南关一带主要是满族聚居,今天的绿园一带主要是蒙古族聚居,二道主要是回族聚居,汉族散居在城市各处,主要聚居在今天。由于其独特的多民族聚居区,长春当时被称为东方的小瑞士。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曾于4月1946解放长春。然而,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的魔掌再次伸入长春,使长春的经济和各项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全市生产和人民生活濒临绝境。城市人口在1948年被困长春后,最终减少到17万。1948 10 10月18长春再次解放,被定为特别市。1953变更为直辖市。1954划归吉林省,后省会迁至长春,成为吉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5被定为全国10省辖市之一。1979被列为全国15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9被国务院批准为计划单列市。1994被国家确定为副省级城市。新长春,像一颗镶嵌在中国东北平原腹地的明珠,在不到200年的现代城市历史发展变迁中,以其青春与美丽跻身于中国大城市之列!被遗忘的长春古代史,类似于饱经风霜的老人,在这里讲述着跌跌撞撞、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故事。从古都到新城,两种不同的力量,遥远而年轻,注定在长春辉煌!!长春素有“汽车城”、“电影城”、“光电城”、“科技城”、“大学城”、“森林城”、“雕塑城”等美誉,是中国汽车、电影、光学、生物制药、轨道客车等产业的发源地。位于长春的中国一汽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科研生产基地,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长春客车厂,始建于1954,是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型国有铁路客车制造企业,铁道部工业总公司下属从事机车车辆制造的大型骨干企业,全国最大的铁路客车和地铁电动客车生产基地,去年客车产量居世界第一。长春现已形成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体的工业体系;长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总产量、商品率、商品率均居全国大城市之首。长春科技教育基础雄厚,拥有32所高校,100多个自主研发机构,2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其在光学、电子学、激光技术、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居领先地位,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春电影制片厂位于长春市西南部,是新中国电影工业的“摇篮”。为弘扬电影文化,长春市政府自1992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长春电影节,邀请国内外电影名人和电影厂商齐聚长春,共创辉煌。长春的绿化在亚洲有口皆碑,城市绿化覆盖率接近80%。夏季绿树成荫,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冬天银装素裹,树木匀称,枝桠秀美,一派北方风光。著名的净月潭森林旅游区总面积近200平方公里,拥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市内旅游景点众多,旅游热线十余条。长春是沿边开放城市,享受国家沿海开放城市的相关优惠政策。长春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国际国内航线34条,铁路、公路四通八达,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长途电话直拨和图文传输。1998年,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鼓励国内投资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的大公司来长春投资。目前,长春有2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与日本仙台、英国伯明翰、美国小石城、加拿大文泽等11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关系。长春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吉林黄金玉米带核心区,农业高度发达。全国十个产粮大县有七八个来自吉林省,大部分位于长春平原。长春以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对农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2007年,长春玉米深加工能力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长春郝跃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其清真产品远销中东和阿拉伯世界,赢得广泛赞誉。长春的“市花”是君子兰。这种宫廷名花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栽培。这种花古朴庄重,非常端庄艳丽,有一种古雅之美。这是中国的一种稀有花卉。著名的人民大街两旁,高大的树木整齐地排列着,街角的石阶上,摆着花坛,香气满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