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软件越来越好。有必要深入学习英语吗?

非常有必要。

机器翻译始于1949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自然科学部负责人沃伦·韦弗发表了题为《翻译》的备忘录,正式提出了机器翻译的问题。随后,1952第一届机器翻译学术会议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对机器翻译技术的研究。

但遗憾的是,70年后,从目前机器翻译的水平和发展速度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机器翻译努力的目标仍将是“流畅”而非“信、雅”。

翻译的实际过程可以分为:

1.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

2.意义的描述;

3.目标语言的生成。

这三部分成为了机器翻译的三大研究目标,其中第一级自然语言理解是很多翻译机无法攻克的技术难关。翻译科技文章都还是问题,更别说让机器翻译艺术文学的东西了,几乎没有可能。因为诗歌不仅用词范围广,而且有节奏、押韵,经常要改变正常的语序,采用省略,这些都是在机器眼里。

几乎无法理解,更不用说在押韵和节奏上达到和原诗相似的效果了。所以,就学术界的进步而言,完全依靠机器翻译而不加修正,无法在短时间内打破语言之间的壁垒;个人认为,暂时获得误差极低的翻译软件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就算有这种产品,保费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综上所述,即使翻译软件越来越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工翻译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对于容错率低的行业来说,英语能力仍然是未来职业竞争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可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