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有哪些?

1、评剧:起源于河北唐山,是流行于北京、天津、华北、东北等地的地方戏。它最初是在河北民间说唱《荷花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又吸收了其他剧种和民间说唱音乐及表演形式,形成了清末评剧。评剧活泼自由,充满生活气息,善于表现现代生活。著名演员有和新,代表剧目有秦香莲,小女婿和。

2.粤剧:是广东省的主要剧种,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闽南一带。生活在东南亚、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华侨和港澳同胞也非常喜欢粤剧。明清时期,许多戏曲从中国传到广东,其声腔与广东音乐和民间曲调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剧种──粤剧。粤剧用粤语演唱,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著名演员有辛努洪、马师曾,代表剧目有《搜索学院》、《关汉卿》。

3.越剧:起源于古越国所在地浙江绍兴,是浙江省主要地方剧种,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江西、安徽等地。越剧形成于清末。起初都是男演员表演,到了30年代,发展到全是女演员表演。越剧以其委婉的唱腔、细腻抒情的表演成为继京剧之后的又一大剧种。著名演员有袁雪芬、王、徐玉兰,代表剧目有《红楼梦》、《梁祝》。

4.豫剧:是河南省主要的地方戏,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缇。300多年来一直流行于河南及周边省份。豫剧的声音,有的响亮活泼,有的悲凉缠绵,能演出各种风格的剧目,传统剧目650多个,已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剧种。著名演员有陈素真、常翔宇、牛等。代表作有《宇宙前线》、《穆挂帅》、《红娘》、《七级芝麻官》、《木兰朝阳沟》等。

5.黄梅戏:是安徽省的地方戏之一。以前叫黄梅调,主要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一带。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的采茶歌。传入安徽安庆后,吸收当地民间音乐,发展成为这种剧种。黄梅戏以其能歌善舞、唱腔委婉、表演朴实优美、生活气息浓厚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扩展数据:

地方戏要摆脱生存发展的困境,尤其要强化“生产自救”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我们知道,戏曲的生存状态是通过戏剧来反映的。出一部有影响力的剧,引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腕角”,对一部剧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上世纪50年代,卖了很久的昆曲,可以用“一出戏”来拯救,以至于留下了“一出戏(十五关)拯救一出戏”的佳话。强化“生产自救”意识,必须从生产什么产品、如何组织生产等方面改变我们的生产关系,从而解放和发展我们的艺术生产力。地方戏曲剧团,即使是历史悠久的剧团,也迫不及待地期待着天上掉馅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保护的是戏曲,是至今仍能产生影响的历史文化价值。

不能实现“生产自救”的剧团,在“项目”的资助下,可能无法胜任戏曲的保护工作。还需要强调的是,地方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种仍在传承、可以激活的“活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强调“原汁原味”。生产自救的概念还包括对传统的创造性改造,这是一种发展中的生产自救。我们认为地方戏曲只有追求发展才能有效生存,只有发展中的建设才是最有效的保护。

百度百科-地方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