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历史

历史

乐陵历史悠久。从五里钟、惠王钟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早在4000年前,氏族、部落就已经在一起生活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燕国相遇,秦国厌恶齐国,西汉建立郡县政权。历代的隶属关系屡改,县政几经迁。信息参差不齐,很多地方不清楚。根据史籍、史籍、旧志和地下出土文物,考证如下:与尧舜禹时期同属古兖州疆域。夏、商同属青州地界麦秋邑。“乐陵地”(县前“乐陵地”指现在的乐陵地区,下同)属于其领土。西周属幽州麦秋市。“乐陵地”在其疆域中部。东周属齐国麦秋市。“乐陵地”是齐国和燕国的交界处。秦魏济北县属济慈县,“乐陵地”是其北部边界。西汉属平原郡青州刺史。公元前202年(汉高祖第五年),建县,由杜威统治。清代宣彤出版的《山东通志》说:“故城在县城东南二十五里...现在叫魏王城。”地址在刘武关乡大孤家村北。东汉早期的统治和西汉一样。到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建立东陵郡,郡随郡迁。清代《山东吴定富碑续考古录》载:“乐陵老城今乐陵西南三十里,其市高十余尺,周三。”明朝《嘉靖武定府志》载:“乐陵郡,第三领郡,日乐陵(同郡)……”,“后羿,老城在山东省乐陵县西南三十里。”据水镜说,土马河,即“发源于杨旭县东,北过平原县东,东北过安得县南,东经过乐陵县南,东北过楚襄县南,东北过马岭市,东经过富平县,故称北,分二水。”据此,城池应在今县城西南的魁台北一带。三国改群为乐陵国,为郡(今阳新县少城洼)。回到“魏王城”。1958 65438+二月,商乐河县定名为商河县,先后隶属聊城署和淄博署。1960 1月,改名乐陵县,1961年9月,尚乐县,隶属德州社。9月1988,1,撤销乐陵县,设立乐陵市及其行政区域;1990 65438+10月1、商河县奎台乡划归乐陵市管辖;1993 65438+2月10,乐陵市王寨子乡撤销,行政区域并入杨安镇;撤销乐陵市大许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集乡;1996 65438+2月25日,撤销乐陵市朱集乡,设立朱集镇(韩民字[1996]第58号);1999,乐陵市辖5镇20乡:城关镇、黄家镇、孔镇、杨安镇、朱集镇、郭家镇、三间堂乡、段曦乡、胡加乡、杨家乡、孙达乡、刺头堡乡、潘阳乡、丁屋乡、张桥乡、花楼乡、张屯乡。2000年6月15日,乐陵市撤销城关镇,在原城关镇行政区域内设立市中街道办事处,办事处进驻原城关镇人民政府。撤销胡加乡,在胡加乡原行政区域内设立胡加街道办事处,办事处驻原胡加乡人民政府;撤销双庙赵翔,在原双庙赵翔行政区域内设立云鸿街道办事处,办事处进驻原双庙赵翔人民政府;撤销郭故里,在原郭故里行政区域内设立郭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派驻原郭故里人民政府驻地;撤销三间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集镇;撤销杨家乡、刺头堡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黄家镇;撤销丁屋乡、潘阳乡,合并丁屋镇,丁屋镇人民政府派驻原丁屋乡人民政府;撤销花园乡和刘务关乡,合并成立花园镇,花园镇人民政府在原花园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郑店乡、王集乡、奎台乡,合并设立郑店镇,郑店镇人民政府派驻原郑店乡人民政府;撤销花楼乡、张屯乡,合并设立花楼镇,花楼镇人民政府驻在原花楼乡人民政府;撤销张桥乡,行政区域并入孔镇。2000年,乐陵市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总人口是615833。乡镇人口:市中街66518、胡加街25668、云鸿街23083、郭家街21496、杨安镇42593、朱集镇56981、黄家镇63051、丁屋镇355265438。花楼镇37031,孔镇47130,段曦乡25594,孙达乡21739,铁英乡24700,寨头堡乡23353。(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截至2002年6月65438+2月31,乐陵市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2007年增设西城街道办事处和东城街道办事处,方便管理人口和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目前,乐陵市有18个乡镇组织:6个街道,8个镇,4个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