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技术增强文化记忆

于(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近年来,AR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生产、军事、导航、移动增强现实系统、教育和培训、博物馆、娱乐、体育和游戏,并且它适用于几乎每一个学科: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历史、天文、医学甚至音乐。什么是AR技术?一般来说,就是在现实世界中,通过一定的虚拟界面,将现实世界时空中难以体验的信息,经过技术模拟后,真实地被人感知。虽然AR技术是一个叠加在现实世界上的虚拟世界,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大家对AR技术的讨论起初都集中在产品上,而对其背后的人与世界、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却很少讨论。事实上,虚拟和现实世界的构建有利于文化记忆的增强: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缩短时间的距离,通过数字技术改变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增强他们对文化的体验和情感。

文化记忆是主体的现在和过去在文化语境中的相互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和亲历者的死亡,档案、文本、文物、遗址、纪念碑等实物成为保存文化记忆的主要载体。如果主体没有或者不能将这些客观的文化记忆融入到当下的现实生活中,文化记忆就永远是客观的、静止的、“死的”,永远处于“被保存”的状态。AR技术在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文化机构的应用,让文化记忆“会说话”、活起来,让参观者真正与现实世界中的虚拟场景和实物互动,通过沉浸和参与获得亲身体验,在触摸和互动的过程中与文化碰撞,产生联想、想象、怀疑和探索欲望。这种体验远远超出了文字、文物等提供的智力信息,而是永远成为主体的一部分。

嵌入文化场馆的AR技术:增强文化记忆的典型场所

AR技术可以让文化记忆“活”起来,帮助受试者获取更多信息。个人、群体、国家乃至跨国国家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互动。这种相互作用的发生有一定的“时空距离”——从发生学意义上说,事件(记忆内容)发生在过去,记忆行为(记忆主体的记忆和记忆)发生在现在。“时空距离”带来的不客观,使得很多信息无法仅靠感官获得。比如AR技术的技术体系,可以实现历史情境的再现,实现当下记忆主体与过去记忆内容的实时互动,实现记忆主体的沉浸式体验,让文化记忆成为一种生动的体验,让主体基于经验和情感建立起更加理性和坚定的信念。AR技术已经成为增强文化记忆的重要方式之一。

文化场馆在AR技术和文化记忆之间搭建了一座“技术-记忆”的桥梁。随着参观体验活动的普及,文化场馆在文化记忆的构建与传承中逐渐获得了新的定位——不仅是传统文化记忆与数字媒体时代文化记忆的结合点,也是AR技术助力实现文化创意转化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而典型的场所。文化场馆作为文化基因库之一和过去历史的再现场所,是唤醒和保护文化记忆的堡垒,实现当下的人们可以触摸到生动、具体、经历过的历史。在当前的数字媒体时代,主体的自主性增强,个体记忆的地位日益凸显。再加上媒体传播手段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进入场馆的参观者不再是简单被动地吸收策展人和官方机构精心组织的知识,而是包含了参与、互动和创造的需求。将AR技术引入文化场馆,是增强文化记忆传承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时代的呼唤。

AR技术增强了文化记忆的体现性、真实性和同一性。

第一,实现记忆主体的具身体验,激发文化记忆的强烈情感。“数字双胞胎”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使参观者以更直观、更刺激的方式与展品和文物保持一定的互动。作为中国* * *产党的发源地,红色一直是上海的底色。全国第二纪念馆,陈云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都将ar技术嵌入到红色文化的推广和传承中。AR技术可以帮助参观者在中国第二次会议现场漫步,触摸桌椅、茶杯等。,与历史亲密对话;党的第一部电影《党章》,诞生于中共二大。参观者可以通过“翻转转盘”,在透明的屏幕上浏览几部党的历史上制定或修改过的党章影片。游客沉浸在光、影、声、触两种历史场景中,在沉浸中实现与历史人物、事件的情感亲近。

第二,实现历史场景的再现,增加文化记忆的深刻性和真实性。一般来说,游客很难想象他们所参观的地方过去是什么样子,教科书和其他文本中的历史事件延伸了什么。AR技术可以弥补虚拟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距离。在AR技术下,游客可以借助AR头戴设备在现有的现实世界中自然行走,同时与虚拟场景、物体、人物等实时互动,满足游客“触摸”和“参与”的需求,亲身感受生动的历史人物,更全面、有趣地了解那里的历史遗迹和重大事件。有研究表明,AR效果在教育训练中等同甚至优于VR。AR技术应用于文化场馆,帮助游客与现实世界中的虚拟物体进行互动。在来访者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他们更加主动,获取更多细节,增强所学知识的真实性。

第三,实现了个人、社会、文化的有效融合,增强了文化记忆的认同感。AR技术实现的虚实结合、实时互动、沉浸体验,改变了历史时间的遥远,似乎让它停滞甚至拉长——现在的人可以走在过去的人身边,他们都在同一个时空;或者说,同一个历史事件,现在的人可以反复“进入”,更近距离的空间体验。这种活动改变了个体层面的认知结构和经验形式,使个体从自身的实践中获得了一种文化记忆的知识,比其他认知方式更容易形成信念和认同。在消解时空距离的过程中,个体有更大的与他人交流的意愿,其偏颇的理解和解释在社会交往中被辩论、验证或修正;这实际上成了社会层面的交往记忆和文化记忆的双向建构和双向融合。个体在收获学习、沉思和社会交流的同时,创造具身记忆,激发情感,增强历史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建构文化记忆;在文化层面,实现了过去-现在-未来文化记忆的保存、真实、生动和发展。

AR技术增强文化记忆的未来展望

随着AR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其增强文化记忆的应用前景巨大。AR技术不仅可以增加参观者的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通过呈现历史情境与参观者进行实时互动。虚实结合的AR技术帮助个体不仅沉浸其中、参与到被具体化的数字虚拟世界中,而且成为内容的一部分并生活在其中,这凸显了他们的创造力——很好地融入文化记忆,实现了文化记忆的自发和创造性发展,自上而下的微妙交流将成为自下而上的微妙传承。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新兴增强技术前沿研究”(20ZD04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