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真内阁的历史前沿

据《漳州县志》“明神宗六年(1578),漳州知府罗甚窘;就是把城上的旧楼撤了,建个亭子。”当时,威振阁的建造蓝图是漳州老乡罗所写。唯真阁三层楼高,以阴阳八卦为顶面。亭子都是用长方形的巨石铺成的,同样的宽度,同样的八角形。每块巨石按朝向分别刻有“干、坤、真、根、坎、会、训、理”等方正字,故俗称八卦楼。此楼与山治山顶的唯真阁相对,两者呈犄角状,故名唯真阁。卫镇阁打开四面的窗户,爬到亭子顶上。方圆方圆几十英里的景色一览无余。当年的设计者罗登楼远眺,触景生情,赠情侣:“有五座名山,两处秀水,城外风烟连海;真七儒三,漳州文学尴尬。”巧妙地将漳州当时的文化景观精髓融入到对联中。

400多年来,威震内阁经历了很多困难。清初顺治九年(1652),郑在漳州城与清军交战成功,卫镇阁被火烧。乾隆二年(1737),漳州知府刘良弼仍在重修。又过了20年,唯真阁阁毁于雷击。两年后,知府蒋云君主持重建。1967“文革”期间,卫真内阁在武斗中被炮火吹倒。1970年,由于海峡两岸局势紧张,在修建沿海十大战略桥之一的漳州战备桥时,韦真阁被彻底拆除。20多年来,漳州的长辈们一直关注着威镇阁。1997年,政府顺应民意,决定筹集巨资重建威震内阁。在各方努力下,1999春节期间,威真橱柜重现漳州,成为漳州地标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