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拜占庭的国家历史始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正式开放拜占庭古城为“新罗马”,以东其为首都,后来这座城市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意为“君士坦丁之城”。拜占庭的历史起源长期以来都是历史学家争论的问题,学者们对这个时代也各有见解,有近10种观点。本书采用330年的通论作为拜占庭民族史的开端。

真正意义上,拜占庭国家在330年间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政治实体。此时正是罗马帝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公元3世纪危机”发生,使罗马帝国陷入全面的社会动荡和政治混乱。在动荡的局势中,相对稳定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逐渐发展起来,其作为帝国统治中心的政治地位逐渐超过了西方帝国。自戴克里先皇帝(245或246年~约316年在位)以来,此后的许多皇帝都把宫殿设在帝国东部。直到330年,君士坦丁一世正式将扩建后的拜占庭城开放为“新罗马”,这标志着一个具有独立政治中心的政治实体的形成。此时,罗马和亚平宁半岛作为帝国政治中心的地位已经名存实亡。这个新国家带来了新气象。迁都后,君士坦丁一世在新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新的国家还建立了不同于旧罗马君主制的血缘世袭王朝。帝国的建立者君士坦丁一世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了他的儿子君士坦丁二世(337-340年在位),后来又传了四个同宗皇帝,从而开始了拜占庭帝国王朝的历史。与此同时,新帝国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官僚机构,由皇帝任免,效忠皇帝,发放薪水。拜占庭社会形成了庞大的官僚阶层,与罗马帝国时期作为公民代表的官员有着本质的区别。当然,有了官僚主义,军队和法律是不可或缺的。这些国家机构的建立直接服务于皇帝的统治。皇帝成为军队的最高统帅,也是立法者和最高法官。

帝国的缔造者——君士坦丁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