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舞蹈的历史进程有几个阶段。他们有什么特点?
畲族舞蹈的历史进程分为两个阶段,其特点如下:
1957:
这支舞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音乐舞蹈汇演。《收获的喜悦》又名《双舞》,取材于福建省福鼎县畲族挥舞镰刀割收油菜籽的场景,由文艺工作者加工而成。
舞蹈由男女表演,内容反映了畲族青年男女通过努力建立起来的纯洁爱情。全舞共分四段,大幕拉开,青年男女憧憬丰收景象,挥舞镰刀,竞相收割油菜籽;此刻,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两人互赠了一顶帽子,最后共用了一顶。
1980:
舞蹈参加首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受到好评。随着《婚礼舞蹈》、《喜获丰收》登上舞台,近年来,文艺工作者陆续创作了一些新的舞蹈。
如反映畲族生产劳动的茶事、油茶舞、采药舞等;反映当代畲族生活方式的《快乐的鸭姑》、《晨曲》、《畲岭喜宴》、《月圆》、《追歌》、《银耳花开》、《新女婿》、《蚯蚓之歌》等。
这些时代感强、民族风格浓郁的新舞蹈,展现了祖国民族艺术舞台上畲族舞蹈的独特风貌。
祭祀舞蹈和葬礼舞蹈;
祭祀舞蹈:
盘瓠是畲族传统的始祖,崇拜盘瓠是所有畲族人的共同心态。从唐代开始,畲族就有祭祀盘瓠的习俗。每次祭祀潘虎,都会跳日月舞、龙伞舞、祭祖舞。
《日月之舞》表现了盘古开天辟地,日月普照大地的神话。四个男演员,四个女演员,左右手各拿着一个太阳和月亮的道具模型,齐声歌唱,左手拿着太阳,右手拿着月亮。天上日月车转,十二点正。
葬礼舞蹈:
畲族的葬礼经常伴有舞蹈。据史书记载,畲族灭亡时,发现了穆娜的尸体,其中,幼长两伙互相撞击,主丧者圈了四个舞;吹喇叭,跳舞。闽东畲族的丧舞五颜六色,就是为了把死者变成灵魂,所以法师要跳洗坛、做坛、做井等十多种舞。
《水洗坛舞》中,法师身穿蓝色长袍,右手持铃,左手掌心向上,手指呈三足状,中间捧一杯清水。法师在大厅里走来走去,喃喃自语着什么,蹲着站着,随着急铃声或慢或快地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