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dvd价格战的全过程
DVD的历史
在1990年代早期,有两个高质量光盘标准正在研究中。一个是多媒体光盘(MMCD),由飞利浦和索尼支持。另一个是超级碟,背后是东芝、时代华纳、松下电器、日立、三菱电机、先锋、汤姆逊、JVC。IBM比领导1980 s,VHS和BETAMAX的企业研究团体的标准之战更重要。获胜者是1995发行的DVD。
DVD——诞生DVD的全称,诞生之初被称为数字视频光盘,现在被称为“数字通用光盘”,即“数字通用光盘”,是CD/LD/VCD的后继产品。DVD从1994下半年的初步规范出来到1996年初的雏形,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可以说DVD发展迅速,是娱乐圈公认的新一代标准存储技术。此外,计算机行业对此反应积极。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电影工业咨询委员会起草了一份代表好莱坞七大电影制作公司的愿望信,其中一条是在CD上录制标准长度(65,438+0.35分钟)的视频节目,要求图像和声音质量高于LD。要知道VCD的图像分辨率只有352×240(NTSC制)或者352×288(PAL制),显然单靠视频性能是达不到上述要求的。鉴于好莱坞影视集团在世界娱乐圈的影响力,硬件厂商开始了新的努力,这可以说是发展DVD的动力。
1994年春,由华纳、哥大、20世纪福克斯、派拉蒙、环球、UA、米高梅、白迪士尼、维亚康姆七大好莱坞电影公司组成的组织“HDVA集团”认为数字高清电视将逐步在家庭中普及,国产数字高质量电影将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于是联合提出,
同时,MPEG工作组还在1991中开发了MPEG-2压缩编码方案。在同样的分辨率下,比MPEG-1具有高得多的压缩质量(平均压缩比约为1:40)。但如果采用高分辨率(后来DVD的分辨率为720×480[NTSC制]和720×576[PAL制]),存储介质的容量必须更大,数据速率必须更高(最高接近每秒10Mb,而VCD只有1.15Mb)。但前提是采用了MPEG-1标准,照顾到现有设备和CD的可用性。如果要采用MPEG-2标准,就必须开发大容量光盘和全新的读取记录设备,因此开发大容量光盘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1994 65438+2月,以飞利浦、索尼为首的阵营与以东芝、时代华纳为首的阵营展开了一场DVD规格之争。直到1995 65438+2月,在美国胶片和电脑厂商的强烈催促下,终于达成了统一的规格。
1995 9月15日对于DVD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天,两大阵营终于达成了统一DVD标准的协议。在最后一刻,索尼做出了重大而关键的让步。她放弃了自己的光盘结构,同意采用东芝独特先进的双盘对接光盘结构,而东芝则相应地在数据信号调制、处理等一些技术上向拥有丰富光盘生产开发经验的索尼妥协。
从那以后,由于cam中DVD播放机的猖獗生产——以及中国假冒DVD播放机的泛滥,DVD播放机的价格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