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博物馆的历史沿革

成立于1958,开馆于1959,原名大同文物陈列馆。

1963改为大同博物馆。

1989年,第二家大同博物馆在西门外繁华地段展厅开业。

2006年,大同开始建设新博物馆。

新馆于2009年6月65438+10月65438+6月迁至红旗广场,免费开放。

2014 12.30,大同市豫东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大同博物馆是由中国著名建筑师崔凯先生设计的。整个建筑设计力图对异形建筑空间的上升动态进行典型描述,将大同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大胆吸收大同自然地貌的文化元素——大同火山群和龙壁文化、云冈石窟的空间演变。建筑造型犹如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预示着龙城与深厚的文化相融,将成为一个胜势。新馆于2010开工建设,总投资4.9亿元,占地面积51556平方米,建筑面积32821平方米,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展览面积近1000平方米,分为系列展厅、四个专题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展出文物7万余件。与此同时,文物保护、展览收藏、安全防卫、科学研究都有了质的飞跃。据策展人王利民介绍,在新馆的展览设计中,他们从古代大同对中华文明的特殊贡献的角度,突出了帝都和边防在古代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贸易融通、军事交流和民族融合中的独特作用,揭示了大同自古以来开放包容、追求和谐、顽强生存的可贵品质,这些品质也是今天的大同所需要的。,

大同博物馆是中国的一座综合性地理博物馆。大同博物馆创建于1959。经过5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山西省第二大历史博物馆。馆藏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老博物馆位于大同市西南角辽代古寺下的华严寺。展厅局促,大量一、二级珍稀文物沉睡在库底,不见阳光。2006年,市委、市政府实施“三馆(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改造工程”后,我们搬迁到新址。新馆于2009年6月65438+10月65438+6月迁至红旗广场,免费开放。大同博物馆是中国的一座综合性地理博物馆。位于大同市西南角,位于辽代古寺下的华严寺。成立于1958,开业于1959。原名大同文物陈列馆,1963改为大同博物馆。1989年,第二家大同博物馆在西门外繁华地段展厅开业。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展览面积1268平方米。馆藏文物13000余件,一级品132件。大部分是当地出土的文物。馆藏国家一级文物之一北魏画屏(司马金龙墓出土),被列入《禁止出国文物名录》。2012,大同启动古城保护修复规划。西墙修复工程进行时,展厅位于古城西墙中轴线和骨灰盒修复范围内。为了同时兼顾名城保护和历史建筑保护,大同市政府广泛征集专家和市民意见,并进行科学论证,最终决定对这座标志性建筑进行保护性整体平移,大同博物馆暂时关闭。2014年,大同市豫东博物馆新馆正式建成开馆。至今位列全省最大的市级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