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增光镇的历史

1.惠东,“平山”之名的由来,唐史,石屏山属冀州,虞舜时属并州,东汉属常山。三国隋初属常山郡、衡山郡,后属方山郡。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西平、方山双双被选为平山郡。

1999全县447843人,其中农业人口413447人,非农业人口34396人。有汉、满、壮、回、白、苗、蒙、藏、景颇、朝鲜等17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9.97%。

(据平山县* * *)2000年,平山县辖18个镇,13个乡:平山镇、东会舍镇、南店镇、岗南镇、温塘镇、小觉镇镇、古月镇、孟家庄镇、下槐镇、蛟潭庄镇、大武乡、两河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为444084人。其中:平山镇97949东辉社镇35766温塘镇20865南店镇21634岗南镇29382中古月镇20969下槐镇17073孟家庄镇7799小觉镇镇18080蛟潭庄镇8203西大坞乡20204上三集乡265438。438+0两河乡18844东王坡乡21472苏家庄乡7968寨背乡12500西柏坡乡5993北野乡18177峡口乡8713上官银寺乡5220杨家桥乡965438。438+00557合河口乡5684 2002年5月,经河北省民政厅批准,西柏坡乡、峡口乡撤乡设镇。

截至2002年底,平山县面积2648平方公里,人口43.57万。辖12个镇,11个乡,2个社区居委会,717个村委会。

县* * *位于平山镇冶河西路13号。

2.你知道惠东县增光镇在哪里吗?

增光镇位于惠东县城东部,距惠东县城17公里。省道平西贯穿全镇,沿途到平山等地非常方便快捷。是省级卫星工业镇。全镇总面积155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余人,劳动力14000余人。

增光镇农、林、牧、副、渔业资源丰富,主要产品有大米、水果、蔬菜、家禽仓储等。是荔枝、梅菜的主要产地。1992年荔枝总产量4万吨,产值近千万元。梅菜面积6000亩,总产量6000吨。在搞好商品农业的同时,增光镇还加强了工业建设,把国外产品引进市场。目前,该镇有近20个进口和内联企业,包括羊毛,鞋,手袋,玩具,服装等行业。

增光镇还有旅游资源——南山龙岩寺。这里风景秀丽幽静,有瀑布、龙潭、石狮山,还有仙桥、南山云海、飞来石、火星石、石船、击鼓石等自然景点。

近年来,镇政府致力于投资环境的建设:平溪公路增光段已经水泥化,增光大桥即将通车,全镇开通了程控电话,15个行政区全部通了电信,建成了3万人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水厂,电力充足的五云水电站年发电量可达806万千瓦时。 在平西公路上开发的新城开发区占地50万平方米,并已实施“三通一平”计划。

增光镇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工业,搞商品农业,壮大第三产业,创办“三供一补”和“三资”企业,发展新城区,荔枝、梅菜深加工,开发五云水电站和南山龙岩寺旅游区。

6.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目光,欢迎各界客商、港澳台同胞与我们携手共创新的辉煌。

3.惠东郡的历史惠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当时属于南海郡;汉、三国、晋属博罗县、南海县,东晋属东关县。

镇明县在南朝建立时,由国家管辖,后由龙川政府管辖。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出兵平南越后,县划归南海县。

县治在今惠东县梁华镇梁化屯。三国吴甘露元年(265),罗敷县更名为博罗县,县治仍在梁化屯。

南朝梁二年(503),南海郡设在梁化县,郡治在惠东县梁化屯。博罗县迁至伏寨岗(今博罗县罗阳镇)。

镇明三年(589)设桂山县,现在惠东县、惠阳市都属桂山县。隋开帝十一年(591),废弃梁化县,设立总政,府治今惠城区。

后大业初,撤销州总经理室,设立龙川总经理室,惠东隶属龙川总经理室。唐武德五年(622),恢复周迅总政,辖潮州、周迅。

宋朝天熙五年(1021),周振改徽州。熙宁九年(1076),设淡水盐场,管理盐务。

遗址位于今平海镇(说是今惠阳市淡水,后迁至平海)。祥兴元年(1278)六月,抗元英雄文天祥从丽江浦(今海丰县马公镇)迁至石炮(今惠东县仁山镇下辖),招兵屯粮,壮大实力,发展到七千多人;11月,从川澳迁到朝阳。

那一年,潮州和陆丰的渔民开始搬进港口,建设新的村庄。宋末,闵皇帝被元兵追杀。他曾经躲在人定山鸭坡脚长沙湾东侧的一个山洞里,住了二十多天。后来他去了巽寮,然后坐船去了港九。几经波折,少年皇帝沉于伶仃洋。

明洪武元年(1368),改徽州为府,设屏山驿站。洪武九年(1376),桂山县在平山、基隆设立平山驿、和平府驿。

洪武十八年(1385),杨循等人来到单县平海,筑城防海盗,惩治海盗,历时九年。洪武二十七年(1394),建平海城。

洪武二十一年(1388),设平海(今惠东县平海镇城区)守千户,驻徽卫(据说是碣石卫)下兵442人。文健元年(1399),平海古城建龙川寺(又名石燕寺),文健四年落成。

成化元年至二十三年(1465~1487),在成化修建平海东岳庙(位于惠东县平海镇东侧平海戏楼后山)。21世纪初重建。

弘治元年至十八年(1488~1505),建平海城邦善寺建立。它已经重建了很多次。

嘉靖三十八年(1559),桂山县在今天的惠东山区普遍生产铁矿,有的地方开了很多炉,从两座增加到二十三座。布政司为了提高俸禄,决定每炉加银5两,原来的俸禄是15两。

万历七年(1579),知县林敏智在桂山县成立淡水盐场使领馆,设在平海市,管理县内的盐钞(税)。天启三年(1623),在平海左颖设立三个哨所,驻军360人镇守平海;此外,还部署了600名福建士兵在平海、鱼后门和大鹏等地防守海岸。

崇祯五年(1632),同治黄朝宣提出捐资修屏山金斗水桥。当年白云(今稔山镇白云管理区)兵变,左颖精兵响应,突袭屏山。

派军队去捉拿叛军首领刘禄和赖爵,将他们斩首示众。清顺治十三年(1656),龟山县大雪三四寸,为龟山县历史罕见。

清初(1644)沿海港湾渔民开始养海水,中期开始养蟑螂,清光绪年间(1875~1908)开始养牡蛎。康熙元年(1662),修建梁华为。

康熙二十三年(1684),龟山县在苏祠边、府城、加比、水东、屏山、郑萍、新乐、内外关共设七所义学。每个季度考一次,每个月上课,给钱。

康熙二十四年(1685),设广东海关,惠州设总港,平海设分港收税。梁华建建了四座古寺(宫)——东岳庙、马王庙、藏圣寺、文昌宫。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平山遭遇强台风,八月洪水。水仙越过一棵百年榕树被冲入水中,随波漂流,无数房屋倒塌。

康熙四十三年至五十四年(1704-1715),大鹏守备会右营迁至屏山,后迁至范罗岗(今惠东县仁山镇范河管理区),在龟山县待了八年(1743)。康熙四十三年(1704),顺德谢表游击队左营迁至平海,官兵838人。

康熙五十六年(1717),龟山县在平海设盐司,改盐场营业所为平海,监管盐斤征收和盐钞收缴。当年,总督杨琳亲自在大兴山岛勘察并修筑炮台。

重建平海城,城墙周围89尺,千宗一员。康熙五十七年(1718)飓风桂山随后暴雨,击沉商船渔船282艘,淹死20多人,半夜海水泛滥,浪高几十尺,漂近海面的人不计其数。

康熙五十九年(1720),大兴山炮台、营房重建。康熙六十一年(1722),龟山县令孙能宽在平山东岳庙创办“西江书屋”,免费招收西枝江地区穷人的孩子,史称“西江义学”。

那一年,平海办了一所志愿学校。雍正八年(1730),平山设巡抚官。

同年,桂山改名惠阳,后改名屏山市场。又称“头平(山)2(光)3多愿”,居三大市场之首。那一年,桂山县在平海市设立盐务司,设驻地巡察1人,衙门官员2人。

同年,政府颁布法令,免除全年的钱粮。雍正十年(1732),鄯善县海晏司改为长水(今平海镇)管辖,谢使任大洲门、加比门(田盐)员。

雍正十二年(1734),程桂山迁至惠州府城。新乐公司的检查人员搬到了三东圩,内外公司的检查人员搬到了两华威。雍正十三年(1735),桂山县征收港湾捕鱼水税(全县只为平海小道设卡)。

征税80两,平海征收的地租6.96两。

4.惠东高山排名惠东海拔800米以上的独立山峰(以海拔为序)排名如下。

1.莲花山1336m惠东/海丰交界处(全惠东第一山)。

2.增光镇距离水地山1282米,与海丰县接壤。

3.无名高地1190米惠东县增光镇与海丰县接壤。

4.吴琴珠1186m惠东/海丰/紫金

5.牛皮张1118米惠东美惠。

6.斧山1105米惠东/增光/吉隆立交

7.鸡目山1076m惠东紫金

8.平张甜1069米惠东紫金

9.梨穗1033m海丰

10.惠东与紫金交界处仙人寨1027米。

11.惠东县增光镇距金排山950米,与海丰县接壤。

12.惠东县增光镇距银山840米,与海丰县接壤。

多少?会东山高800多米,只有12,却有5座著名的大南山山峰。

但主要是惠东的大南山/位于惠东县增光镇与海丰县交界的区域。惠东有五个主峰:斧石(1105m)、无名高地(165438+950m)、牛皮张(165438)。五峰互为犄角,一脉相连。

感谢您的收养。..

5.惠东铁冲镇常住人口2000年,惠东县辖22个镇。

总人口是713141。各镇人口:平山镇118466,大岭镇105674,百花镇57757,梁华镇40736,仁山镇64338,铁涌镇30312,平海镇32259,港口镇24469。兖州镇14194、增光镇20590、多珠镇47635、新安镇5203、安墩镇25495、松坑镇6768、石塘镇5016、高滩镇9450、马山镇7094、宝口镇5785等。(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12年末,惠东县总人口92.03万人,户籍人口84.5万人。

惠东有港澳台同胞、华侨华人654.38+0.8万余人。有汉族、蒙古族、* * *、藏族、* * * *尔、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等。

(2000年人口普查)。

6.黄埠多大了?2006年4月,原黄埠烟州镇并入吉隆镇。2008年5月,吉隆镇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后,黄埠兖州重组,建镇。原兖州镇原名大洲镇,明末林从福建漳州迁此。清代称兖州之约,属徽州府桂山县郑萍部管辖。民国建立兖州乡。解放初期属惠阳县17地区,下辖兖州、白前两个乡,1955并入兖州乡,1958兖州属基隆公社。1961年,基隆公社分离出来,组成达州渔盐公社。1965年惠阳县脱离惠东县后,归惠东县管辖,1983年废社分区。1986根据广东省地名委员会和国土部门公布的岛名,更名为兖州,撤区建镇。2006年4月,该镇撤销,并入吉隆镇,归吉隆镇管辖。2008年5月,脱离吉隆镇,与原黄埠合并成立黄埠。兖州辖西充、三洲、新余、廖倩、白沙、王斗、连欣等7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

前黄埠位于惠东县东南沿海,西临滘洲洋,南临红海湾,东北接海丰县,距县城44公里。该镇面积48.33平方公里。黄埠沿海地区船舶停靠方便,汕头、广州、香港、汕尾等港口货船云集。兖州、吉隆、铁涌、海丰的商贩经常去乡上的黄埠尾摆摊。历来是商贸发达、货物集散之地,有“黄金口岸”之誉,故得名“黄埠”,意为中央码头。1961,黄埠公社由吉隆公社组建,1963年夏天并入吉隆公社,1966年3月再次组建黄埠公社,改为区,1987改为镇。2006年4月,撤销并入吉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