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电视被淘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等离子技术最早是由日本各大电器厂商开发的,因为与等离子技术相比,普通液晶技术和先进程度要高得多。不仅响应速度更快,色彩更真实,而且它还有LCD最大的短板,纯黑色。
当时三星在技术上其实是远远落后于日本五大电器厂商的,但是三星直接采取了从五大厂商那里购买等离子面板进行销售的方式,这让日本五大厂商对等离子的前景表示乐观。
正因为如此,日本五大电器厂商决定加大对等离子的投资,在日本及周边国家投资数千亿美元建立等离子面板生产工厂。并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改善等离子技术的缺陷,比如烧屏,比如寿命短,还有分辨率低。随着巨额资金的不断投入,等离子技术趋于完善。
而三星为了迷惑日本五大厂商,投入巨资建设液晶面板生产线,也花了一些钱建设等离子面板生产线。
等到日本五大厂商的大量资金全部入驻。三星突然向欧盟举报日本五大厂商垄断了等离子面板的控制权。三星作为污点证人出庭。众所周知,欧洲对垄断是非常严格的。于是,日本五大厂商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应对欧盟的指责和审查。然而,在血浆方面进展甚微。最后用了三年时间,某公司副总裁在欧洲坐牢,被罚款数百亿美元,结束了这场官司。
三星在疲于应付官司的同时,几乎是铺天盖地,在市场上推广大量关于LCD比等离子更先进的相应宣传和推广。近乎饱和的广告攻击让大量消费者认为液晶是比等离子更先进的技术。此外,大量的等离子LCD面板已经扩大并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供应给国内市场。在这一点上,消费者的印象发生了逆转。日本人回头看,发现等离子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市场。最后,我只能捏着鼻子承认,上千亿的损失直接伤害了所有日本电器厂商。这也是我们现在看到日本厂商一代比一代弱的原因之一。
别人说什么技术原因,都是虚的。看过等离子电视的人一般都不喜欢看液晶的,因为实在没办法对比画面的对比度。而且等离子比液晶电视更保护眼睛,更省电。等离子电视是点光源,只有画面全白时最耗电。如果画面全黑,几乎不耗电。而背光提供的液晶电视,原来是四面灯管,现在基本都改成LED导光板了。
所以一项技术是否先进,和它最终能否成为市场的赢家关系不大。
等离子电视的淘汰根本不是因为技术落后。我家在2005年买了一台松下42英寸等离子电视。现在没有烧屏,也没有故障维修。期间亲戚的液晶电视(比我买的晚)已经换过了,说明等离子电视质量不是问题。而且我习惯了等离子电视明亮、通透、自然的画面,然后看液晶电视感觉就像看塑料画面一样,所以我到现在都没有换过液晶电视,唯一喜欢的就是OLED电视。
下面我们来看看等离子电视相比液晶电视的技术优势:
既然等离子技术比液晶先进很多,为什么会被液晶打败,变成古董家电?
松下试图把蛋糕据为己有,但事与愿违。
等离子显示技术最早是由日本厂商开发的,所以这项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企业都掌握了等离子的核心技术。其中,松下的等离子技术最强,显示质量最好,其次是日立、先锋、三星和LG。这些制造商可以生产等离子面板,但他们的技术不如松下。最后,索尼、东芝、富士通等日本企业自己无法生产等离子面板。
松下成为等离子领域龙头企业后,看到CRT电视面临淘汰,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有望崛起。由于等离子技术先进,有望一统电视江湖,所以想把蛋糕占为己有,拒绝向其他企业开放技术,共同拓展市场。而且销售的等离子面板价格昂贵,占等离子电视成本的70%-80%,导致2005年一台42寸标清等离子电视的零售价高达65438。
索尼、东芝和富士通等没有面板的公司转向了成本更低的液晶显示器。日立、先锋、三星、LG等等离子面板企业受不了松下的贪婪和短视,也纷纷关闭/出售自己的等离子生产线(长虹买下等离子生产线,全部亏损),转投液晶阵营。
国内电视厂商不愿意在面板上被松下控制,逐渐停止推出等离子电视,将发展重点转向液晶。
随着LCD阵营的壮大,面板产量增加,成本下降,LCD通过降价迅速占领等离子地盘,同时通过技术改进缩小与等离子的差距。到2015年,血浆出货量大幅缩水,松下弄巧成拙。后来不得不关闭等离子生产线,转投液晶阵营。
就这样,一种原本可能在市场上流行的先进显示技术,最终因为拥有核心技术的厂商的贪婪而被落后的技术淘汰。
我发现所有人都认为等离子比液晶好。说到等离子,他们都说是XX年自己买的等离子电视,很自豪,很有优越感。他们之间的台词充满了情节剧。
凡是说等离子好的,无非就是自发光,显示色彩更自然,动态对比度好,没有拖影。最后要补充一句,大家一起看就能看出来。就像你自己说的,如果要放在一起比较,说明差距不是很大,至少没有大到大家都斤斤计较。要知道,当时有很多逛街买电视机的人,面对放在一起的两种电视机,分不清液晶和等离子的区别。
上面提到的等离子体优于液晶的这些优点也被更原始的CRT显示器所拥有。无论体积、重量、成本,CRT在你所谓的优势上都能做的比等离子好,可惜CRT淘汰的更早。由于CRT内部是真空负压,需要厚玻璃和高电压才能实现大尺寸,体积、重量、能耗都无法接受。29寸的CRT很难一个人上楼,50寸的等离子基本不可能一个人上楼。对于一个60寸的液晶,我一个人搬上楼并不比29寸的CRT难。
以上充分说明,相对于这些微不足道的优势,一眼就能感知的体积、重量、能耗才是最重要的。液晶淘汰等离子不是劣币驱逐良币,而是技术升级潜力耗尽,被淘汰是必然趋势。
08年买了一台50寸的松下等离子全高清电视,不到10000,动态清晰度在1000线以上。色彩自然,纯黑画面可以自由展现,动态画面不会被普通液晶电视拖影。功耗是动态的,比之前的液晶电视高不了多少。残影(所谓的烧屏,但绝不是不明真相的人所认为的烧屏和机烧)是存在的,只是关闭后才能分辨出来,在正常观看阶段没有影响。别说大话,观看效果一如既往的好,一台oled液晶电视都没机会换,哈哈。06年买了一台12000的37寸液晶电视,效果远不如这个等离子。
等离子退出市场是因为像我这样懂行的人太少,跟风的人太多。下面是现在的截屏(不能压缩)和我在10发的帖子。
/tv/12133994.html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我先做个结论,有时间再看下面。液晶累眼睛,对眼睛伤害很大,尤其是LED光源,时间长了眼睛干涩,等离子可以说是很绿了!先说原因。LCD之所以受欢迎,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色彩丰富;二是明亮;第三,更薄;第四,就是所谓的省电,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等离子电视之所以不普及,是和商场液晶对比的结果。大家都喜欢画面更漂亮更省电,但事实并非如此。液晶电视画面总是高清慢动画,因为高速画面来不及反应,反而模糊,动态色彩也不好。俗话说,色彩表现太硬不软。比如白色,虽然液晶很白,但是细微差别很难表现出来,远不如更暗的等离子,即使调节亮度。功耗也不准确。LCD是背光,启动后的功耗几乎只和体积有关,而等离子和显示屏体积有关。屏幕越亮,耗电越大,平均来说,同样尺寸耗电几乎更少。可惜等离子很难买到。原来只有长虹做。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生产。
等离子电视被淘汰的原因如下:
第一,分量重。以50寸电视为例。它重达80多公斤,占地面积很大。一般手动的人动起来都很费力。
二是功耗大,50寸功耗300多瓦。现在200多寸的投影仪只有40多瓦。
第三,等离子在播放过程中有拖影残留,尤其是待机时。如果待机时间过长,很容易烧屏!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当时国内只有长虹押宝等离子。当时虽然技术领先,但由于日本松下的技术限制,彩电企业没有后续研发,没有后续更新,被同行业液晶电视赶超。
综上所述,等离子电视机逐渐从市场上消失。
主要是太贵了。
我在一家家电工厂工作了八年。等离子诞生的时候直接切断了背投。
但可惜生不逢时,出了LCD。
事实上,等离子和液晶仍然有很大的不同。等离子体的工作方式类似于显像管。简单解释一下,可以理解为超薄显像管电视。当时因为技术原因,液晶在色彩饱和度和亮度,尤其是亮度方面,都比不上显像管,更别说等离子了。
但是价格差别真的非常大。记得当年一个等离子卖两万多,而同尺寸的液晶只要五千多。至于背投电视,因为亮度问题直接被淘汰了。
背投最大的问题就是发热,电视台台标经常直接烤在屏幕上。我们不知道售后收到了多少这样的投诉。但这没办法。背投的特点就是这个。里面烤着很多大灯泡。估计羊肉可以煮了。
个人认为,如果不是液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补偿,等离子或许还能存活一段时间,但是随着液晶亮度和色彩饱和度的不断提高,等离子就直接消亡了。毕竟两者的长相太过相似,外行人根本看不懂区别。当时的液晶缺陷很多,这也是我们在销售等离子时列出的重点。毕竟卖个等离子直接能拿两千...但一般一年最多能卖四五套。毕竟当时一两千套不是小数,很多人都要攒好几年。
其实等离子电视一直没有真正推广,慢慢淡出市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等离子技术是在CRT显示后期发明的。真正的生产标准和核心技术只掌握在两家公司手中,即松下和先锋。其他公司因为专利问题造成的技术壁垒,无法开发生产。由于等离子具有高清晰度、高对比度、色彩鲜艳、高还原、响应快、无当时残像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显示器件。由于专利和技术封锁,其他公司无法生产,导致等离子镱板出现供应紧张,价格居高不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现象。
第二,因为最后一个原因,因为市场是一块很大的蛋糕,而且谁都不想放弃,其他厂商拿不到等离子屏,(包括中国厂商)只能另辟蹊径,找到突破点,转向液晶面板。因为当时的技术原因,液晶面板的清晰度、对比度、色彩还原、响应速度都远不如等离子。而且在画面快速变化的情况下,残影严重,良品率低,只有一个比等离子好。
还有一个第三方的原因,就是市场上的厂商想抢市场,然后在推广等离子和液晶的时候,故意放大液晶的优势,说等离子没用,消费者知道这些技术上的东西就会听他们说什么,逐渐舆论就会引导液晶,先入为主,说液晶好,等离子不好,宣传导向,买等离子的人就少了,所以会逐渐淡出市场!先写到这里!
液晶电视即将被淘汰,激光电视将在不久的将来占据主导地位。现在需要突破的是投影比例,亮度,价格。但是现在投影比例已经成熟,可以在离墙50厘米的地方投影100英寸的屏幕。如果能突破100英寸在离墙30厘米处的投影,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现在激光电视里的流明大概是1.500。如果突破到两千多,白天就不拉窗帘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最后是价格。如果激光电视的价格能降到6000元左右,全国各地的激光电视都会疯狂起来。我现在用中低档传统投影仪看电视。说实话,白天窗帘的亮度和颜色还可以接受,和晚上的电视剧场不相上下。
等离子电视真正被淘汰的原因,其实牵涉到一个巨大的商业阴谋。
最早的等离子技术是由日本各大电器厂商主导,上亿娱研发的,因为相比等离子技术,普通液晶技术和先进程度要高很多。不仅响应速度更快,色彩更真实,而且它还有LCD最大的短板,纯黑色。
当时三星在技术上其实是远远落后于日本五大电器厂商的,但是三星直接采取了从五大厂商那里购买等离子面板进行销售的方式,这让日本五大厂商对等离子的前景表示乐观。
正因为如此,日本五大电器厂商决定加大对等离子的投资,在日本及周边国家投资数千亿美元建立等离子面板生产工厂。并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改善等离子技术的缺陷,比如烧屏,比如寿命短,还有分辨率低。随着巨额资金的不断投入,等离子技术趋于完善。
而三星为了迷惑日本五大厂商,投入巨资建设液晶面板生产线,也花了一些钱建设等离子面板生产线。
等到日本五大厂商的大量资金全部入驻。三星突然向欧盟举报日本五大厂商垄断了等离子面板的控制权。三星作为污点证人出庭。众所周知,欧洲对垄断是非常严格的。于是,日本五大厂商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应对欧盟的指责和审查。然而,在血浆方面进展甚微。最后用了三年时间,某公司副总裁在欧洲坐牢,被罚款数百亿美元,结束了这场官司。
三星在疲于应付官司的同时,几乎是铺天盖地,在市场上推广大量关于LCD比等离子更先进的相应宣传和推广。近乎饱和的广告攻击让大量消费者认为液晶是比等离子更先进的技术。此外,大量的等离子LCD面板已经扩大并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供应给国内市场。在这一点上,消费者的印象发生了逆转。日本人回头看,发现等离子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市场。最后,我只能捏着鼻子承认,上千亿的损失直接伤害了所有日本电器厂商。这也是我们现在看到日本厂商一代比一代弱的原因之一。
别人说什么技术原因,都是虚的。看过等离子电视的人一般都不喜欢看液晶的,因为实在没办法对比画面的对比度。而且等离子比液晶电视更保护眼睛,更省电。等离子电视是点光源,只有画面全白时最耗电。如果画面全黑,几乎不耗电。而背光提供的液晶电视,原来是四面灯管,现在基本都改成LED导光板了。
所以一项技术是否先进,和它最终能否成为市场的赢家关系不大。
其实等离子电视一直没有真正推广,慢慢淡出市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等离子技术是在CRT显示后期发明的。真正的生产标准和核心技术只掌握在两家公司手中,即松下和先锋。其他公司因为专利问题造成的技术壁垒,无法开发生产。由于等离子具有高清晰度、高对比度、色彩鲜艳、高还原、响应快、无当时残像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显示器件。由于专利和技术封锁,其他公司无法生产,导致等离子镱板出现供应紧张,价格居高不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现象。
第二,因为最后一个原因,因为市场是一块很大的蛋糕,而且谁都不想放弃,其他厂商拿不到等离子屏,(包括中国厂商)只能另辟蹊径,找到突破点,转向液晶面板。因为当时的技术原因,液晶面板的清晰度、对比度、色彩还原、响应速度都远不如等离子。而且在画面快速变化的情况下,残影严重,良品率低,只有一个比等离子好。
还有一个第三方的原因,就是市场上的厂商想抢市场,然后在推广等离子和液晶的时候,故意放大液晶的优势,说等离子没用,消费者知道这些技术上的东西就会听他们说什么,逐渐舆论就会引导液晶,先入为主,说液晶好,等离子不好,宣传导向,买等离子的人就少了,所以会逐渐淡出市场!先写到这里!
08年买了一台50寸的松下等离子全高清电视,不到10000,动态清晰度在1000线以上。色彩自然,纯黑画面可以自由展现,动态画面不会被普通液晶电视拖影。功耗是动态的,比之前的液晶电视高不了多少。残影(所谓的烧屏,但绝不是不明真相的人所认为的烧屏和机烧)是存在的,只是关闭后才能分辨出来,在正常观看阶段没有影响。别说大话,观看效果一如既往的好,一台oled液晶电视都没机会换,哈哈。06年买了一台12000的37寸液晶电视,效果远不如这个等离子。
等离子退出市场是因为像我这样懂行的人太少,跟风的人太多。这是一个屏幕截图。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我先做个结论,有时间再看下面。液晶累眼睛,对眼睛伤害很大,尤其是LED光源,时间长了眼睛干涩,等离子可以说是很绿了!先说原因。LCD之所以受欢迎,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色彩丰富;二是明亮;第三,更薄;第四,就是所谓的省电,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等离子电视之所以不普及,是和商场液晶对比的结果。大家都喜欢画面更漂亮更省电,但事实并非如此。液晶电视画面总是高清慢动画,因为高速画面来不及反应,反而模糊,动态色彩也不好。俗话说,色彩表现太硬不软。比如白色,虽然液晶很白,但是细微差别很难表现出来,远不如更暗的等离子,即使调节亮度。功耗也不准确。LCD是背光,启动后的功耗几乎只和体积有关,而等离子和显示屏体积有关。屏幕越亮,耗电越大,平均来说,同样尺寸耗电几乎更少。可惜等离子很难买到。原来只有长虹做。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生产。
等离子电视和现在的OLED电视一样,都是自发光技术,比背光显示的液晶电视效果好很多。但其下滑的原因有几个:第一,等离子电视的耗电量远高于液晶电视,耗电量是同尺寸的两到三倍,节能性能不佳。二是分辨率受限于制造工艺,在性价比的情况下无法提升。一般等离子只能做到1920x1080的分辨率,而液晶4K已经普及,8K也出来了。第三,等离子电路复杂。一般来说,等离子电视包括液晶电视主电源板的背光板(现在液晶电视的这些板都集成到一块板,俗称三合一板,体积小,重量轻),Y板和Z板上有七八块板,大大增加了成本。而且等离子TVs因为荧光粉的高压激发,故障率也很高。第四,等离子屏生产工艺复杂,良品率低。但目前的液晶屏工艺已经成熟,良率相当高,产品体积大,成本大大降低。以BOE为代表的国内显示屏厂商已经占据全球第二,55寸以上大屏价格持续走低,不到2000元就可以在市场上买到55寸的4K智能电视。
基于以上原因,等离子技术虽然表现出了不错的效果,但还是被淘汰了。当然,目前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结合了液晶等离子技术并摒弃了它们的缺点,成为了目前的“网络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