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历史学家对宋朝评价很高。有哪些因素?

“东南形胜,三吴市,钱塘自古繁华。”桥上画着杨柳,风帘是绿色的,在几十万个家庭中参差不齐。“这是宋。

"三万里河东海,五千里仍岳摩天. "遗民们泪流满面,望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也是宋。

在滚滚历史洪流中,宋朝盛极而衰,但史书中留下的痕迹,依然让后人铭记和咀嚼。

但是为什么外国对宋朝的评价很高,而中国人对宋朝的评价相对较低?

一直以来都有对宋朝历史的研究。但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与国内史家相比,国外学者对宋的评价要积极得多。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宋代达到顶峰,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认为,“唐朝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朝是中国近代的开始。”而美国学者罗兹?墨菲还在《亚洲史》中评价宋朝:“在很多方面,宋朝是中国最激动人心的时代,它统治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时期。在很多方面,宋朝是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

而国内宋史方向的史学界,对宋代的“冷静”评价却不少。比如汪曾祺先生曾经说过,“宋朝不是黄金时代。在当时的生产水平上,即使没有大的战争和饥荒,被压迫和被剥削阶级的基本情况也基本是饥寒交迫,而统治和被剥削阶级的基本情况是骄奢淫逸,与历代王朝相同。”

中国史家还有一个老套的传统偏见,就是贫弱论。

就国外史家而言,评价宋代,侧重社会史和文化史。我们都应该知道,在宋朝,经历了前代割据的混乱和武将的专制权力之后,文学被极度看重超过了武术,文人被高度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并传播开来,对后来西方的社会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理学形成,书画兴盛,世俗化文学也兴起。尤其是宋词,是我国历史上继唐诗之后又一璀璨的文化瑰宝。

其实宋代的财富是被民间隐藏起来的,可见宋代的民间商业非常繁荣。“长江浩浩荡荡,长浪拍岸。”它描绘了大商人做生意时的风格。宋代放开了设市的时间,也打破了市场与广场分离的制度。草市、夜市、庙会可以说是热闹非凡。

资料显示,咸平三年间,中国GDP总计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22.7%,人均GDP 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宋代人民的富裕程度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程度都超过了唐代。

中国历史学家看不出来这一点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显然他们并不是更关心这些。

政治上,宋代出现了官、兵、费三冗的“三冗”局面。重用文官削弱武将,也导致了宋朝军事实力的衰弱。虽有改革创新,但都以失败告终,甚至演变成新老党政,导致国家大事大乱。在与辽、西夏的斗争中,他们往往处于劣势。甚至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后,在靖康二年(1127)受辱,导致北宋灭亡。偏临安的南宋政权以抗金著称,但统治者嗜财如命,和战不定。再加上政事腐败,北伐乏力,未能完成统一全国的夙愿。最终被崛起的蒙古所灭。

综上所述,国外对宋朝的评价很高,而中国人对宋朝的评价相对较低,这并不那么奇怪。

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时代影响下,自然会有不同的结果。但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宋朝作为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有利有弊,既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过分贬低。历史只有在客观上多元化,才能得到恰当的褒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