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时期掉头发是一种奇耻大辱?

文/小冷

清朝入关时,汉人被强制剃发更衣。反抗者被杀,一时哀鸿遍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强制措施,所有人都逐渐接受了剃头换衣服。

就是这样。

很多人反对剃光头发,不仅仅是因为“身体毛发皮肤有病痛的父母不敢损伤,更是因为孝顺。”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会在文章后面讲到。今天小冷不是给大家讲清朝剃发的历史,而是讨论三国时期的断发剃发的故事。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剪头发代替头的故事。在这里,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集中讨论一下曹为什么用断发代替的生命。

曹操亲自领兵,经过一片麦田时,曹操下令:“凡践踏麦田,断麦者,一律砍断。”所有的士兵小心翼翼地穿过麦田,部队里骑马的士兵也下马,用手小心翼翼地走过麦田。村民们看到后,都非常佩服曹操。一些村民跪在地上感谢曹操。

麦田的肖像

突然,一只鸟飞了出来,吓坏了曹操的坐骑。曹操的坐骑跑到麦田里,毁了大面积的小麦。曹操一看,就把随行的官员叫来,让他们自己给自己定罪。官员们说:“你怎么能给首相定罪呢?”

曹操说:“我制定了自己的法规,我违反了也不受惩罚。如何才能树立威信,统领三军?”之后曹操正要拔剑自杀,却被身边的人拦住了。

曹操最器重的谋士郭嘉说:“春秋有云:法不加尊。总理责任重大。他怎么会自杀呢?”曹操听后说:“那我就把头发剪了。”曹操一剑斩断头发,成了短发。

曹操理发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故事都会觉得曹操真的是在给自己做特权。如果是别人践踏麦田,曹操会把那个人砍头,犯错误。仅仅剪掉他的头发就能代替他自己的生活?

其实曹操不搞特权。曹操这样做,反而让他觉得比杀了他还难受,因为在汉朝,只有奴隶和阶级低的人才会被剪除。曹操这样做,相当于把自己变成了奴隶。

众所周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汉代非常盛行,尤其是在一些文人的心中。儒家说:“身受伤害的父母不敢加害,孝顺始于”更是深入人心。如果断了头发,不仅是对父母的不孝,也是对自己的贬低,与奴隶无异。

马苏剧照

众所周知,马谡失守街亭后,诸葛亮将马谡斩首,同时也惩罚了陈寿的父亲,也就是写《三国志》的人。诸葛亮没有杀死陈寿的父亲,而是对陈寿的父亲进行了“kūn”的惩罚。

剃掉陈寿父亲的头发是一大耻辱。所以《三国志》中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不高,也算是对诸葛亮的一种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