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鼎盛的山西日升昌银行是如何衰落的?
清末,受各种因素影响,山西银行、宁绍银行相继倒闭。其中,富康钱庄在1883的挤兑潮中轰然倒塌,极大地打击了胡雪岩,迫使其宣告破产。1885 65438+2月6日,62岁的胡雪岩在孤独中离世。
相比之下,日升昌银行活得更久。
日升昌银行成立于1823,名字意为“生意兴隆”。日升昌票号的金融老板是山西平遥县西大浦村的李氏家族,第一大掌柜是山西平遥县姚希村的雷吕泰。雷履泰虽然出身农民,却有着惊人的商业天赋。他敏锐地看到了异地商业汇兑的巨大商机,率先成立了日升昌票号,开启了百年基业。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会面临各种艰难的挑战。雷履泰以“平色盈利”的标准解决了各地银铜币成色、重量不同的问题,为日升昌票号带来了滚动利润;隐写、背书、微雕等防伪技术,解决了汇票防伪的难题,使日升昌票号100多年未被误领、冒名。
现代企业注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事实上,包括日升昌银行在内的绝大多数晋商已经在尝试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日升昌银行的掌柜李氏家族,只负责投资,雇佣大掌柜。银行的经营活动,包括雇佣员工,都由大掌柜负责。蔡东不能干预商业活动,他甚至没有资格推荐学徒。日升昌票号有“三主不入票号”的规定。所谓三少爷,指的是蔡东的叔叔、舅舅、少爷。这一规则可以防止融资人错综复杂的亲属干涉银行的正常经营活动。
日升昌票号顺应时代潮流,业务蒸蒸日上,在全国40多个主要城市开设分号,引起晋商纷纷效仿。有一段时间,晋商开设的银行如雨后春笋,协和信银行、协同庆银行、侯伟昌银行、百川通银行、信泰厚行、合生元银行、大德通银行。其中,合生元银行不仅在国内各大城市开设了分号,还在神户、东京、大阪、横滨等地开设了分号,开创了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新纪元。
票号的生意蒸蒸日上,让蔡东赚得盆满钵满,店主和服务员都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当时山西流传着一句话:“茶票村客串,不如入阁为官。”是啊,当了官,还不如去山西人开的茶馆或者银行打工挣钱。
但到了19年底、20世纪初,外资银行纷纷登陆中国,山西银行的生存空间不断积压。当时清廷就有了创办国有银行的想法。1904年,清廷设立大清户部银行。1908年户部银行改制为大庆银行。在此期间,清廷曾两次邀请包括日升昌在内的山西银行参股,但均被后者拒绝。
这样,山西票号错过了被改组为现代银行的机会,也失去了做一个强势市场的机会。特别是大庆银行成立后,大部分正式的银行汇款业务都交给了大庆银行。这对严重依赖官方银行汇兑业务的山西票号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山西票号迎来倒闭潮。就连有“天下第一”、“汇通天下”美誉的日升昌银行,也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1914年,合生元银行北京分行,欠下大量债务,举步维艰。日升昌银行北京分行经理侯元出于好心和关系出面为合生元银行北京分行担保。没想到,合生元银行北京分号经理悄悄跑了,躲了起来。在债权人的强烈要求下,北京检察院查封了日升昌票号北京分号,北京地审办也出面,致函平遥县知事,查封了日升昌平遥总部及所有人的财产。
日升昌银行突然陷入风暴,摇摇欲坠。
这时,日升昌银行原司库梁怀文回来了,与债权人对质,开诚布公地说明情况,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和谅解,使日升昌银行避免了破产。经过9年整改,日升昌银行所有债务在1923清理完毕,债权人同意通过债转股成为日升昌股东,继续经营银行业务。
1932年,日升昌票号改为经营钱庄,意味着“天下第一”也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