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东人饭前要喝汤?

刚到广东的时候,不习惯老广的饭前汤。其实只是根深蒂固的饮食秩序突然改变,一下子适应不了。我没有深究原因。后来发现老广的习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北方人接受。有一种模糊的观点认为,外国人吃饭前也喝汤。

为什么广东人饭前要喝汤,不像北方人?这个习惯是什么时候养成的?“一代汤王”佘志强研究汤数十年,却只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广东气候湿热,影响岭南人的食欲和食物吸收。汤是营养和水的结合。饭前喝一口,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刺激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至于什么时候起源的,这个就不考究了。

事实上,汤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顺便”承包了我们的健康维护任务。不要以为喝汤只是喝汤,其实也有很多讲究。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饭前喝汤的好处之一是饭前可以润滑口腔和食道,可以防止干硬食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有利于食物的稀释和搅拌,促进消化吸收。

饭前喝汤的第二个好处是使胃里的食物充分紧贴胃壁,增强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中枢,降低人的食欲。

有研究表明,饭前喝一碗汤,可以使人少吸收100-190千卡热量。相反,喝汤后饭饱了,再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和肥胖;另外还会稀释已经和消化液混合好的食糜,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没想到,老广饭前喝汤的习惯,其实是有讲究的养生。至于外国人需要数据支撑一切,研究营养价值,饭前喝汤还是饭后喝汤,没有定论。只是有媒体用过“西方人一般都是先喝汤再吃饭”的说法。如果真的发生,笔者想用“广东人在喝汤问题上与国际接轨”这个标题。

言归正传,广东人是否与国际接轨,全国是否与广东接轨,都不是重点,我们也不想被喷。下面说说喝汤的七大误区。

喝汤的误区

误区一:本质是汤,喝汤就好。

很多人认为炖排骨汤、鸡汤的营养成分都在汤里,所以只喝汤不吃肉。其实这是不对的。无论你煮鸡汤、牛肉汤还是其他种类的汤,即使煮的时间长了,汤的蛋白质也只有6%~15%左右,蛋白质的营养85%以上还在肉本身,不吃肉喝了汤会损失很大。

误区二:先吃饭,再喝汤。

如上所述,这是一个喝汤的坏习惯。至少从健康的角度来说,还是学学粤语吧。

误区三:喝热的,喝沸腾的汤。

人口腔的正常温度是37摄氏度左右,而人口腔、食道、胃黏膜的最高耐受温度只有60摄氏度左右。如果温度超过这个温度,容易造成黏膜损伤,还需要注意的是,喝热汤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所以要等汤稍微凉一点再喝,这样才能保证身体不会受到疾病的威胁。

误区四:喝汤很快。

喝汤要细嚼慢咽,既要充分享受汤的味道,又要给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时间,提前有饱腹感,才不容易发胖。减肥的美女更要注意了。去掉它,也许你的减肥效果会更好。

误区五:每顿饭都要喝汤。

每顿饭都喝汤,一次喝好几碗。对于不同的人,各种汤都不能喝,要多喝。如果汤的种类是高热量、高盐、高prin,就不能多喝,尤其是痛风、肾病、高血压的人,更要避免喝这些汤。

神话6:汤和米饭

把米饭泡在汤里可以让米饭变软,容易下咽,而且往往懒得快速咀嚼,增加了胃的消化负担,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胃病。

误区7:晚饭喝汤。

汤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如果晚餐喝汤,接近睡觉时间,非常容易发胖。午餐喝汤吸收的热量最少。所以,为了防止肥胖,不妨选择中午喝汤,既补充营养,又能保持身材。为什么不呢?

开汤的正确方法

吃饭前。俗话说“饭前喝汤,胜过良药”,有道理。这方面向粤语学习是对的。饭前20分钟左右喝汤比较好。

餐厅。时不时喝点汤也有好处(注意不是泡饭的汤)。简餐中喝少量汤,有助于食物的搅拌和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饭前不喝汤,不喝汤,饭后会口渴,因为胃液大量分泌,体液流失过多。此时喝水会稀释胃液,影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因此,一些营养学家认为,养成饭前或饭中不断喝汤的习惯,也可以减少食管炎、胃炎等疾病的发生。

不要过度。不管是饭前喝汤还是两餐之间喝汤,都不代表喝多了就好。因人而异。一般午饭和晚饭前半碗汤为宜。而早餐前,可以更合适,因为一夜的睡眠,人体流失的水分更多。吃饭的时候,也可以慢慢吃少量的汤。喝汤的时候胃舒服,饭前饭后禁止“狂饮”。

最后,去过不同国家的人能不能帮忙完成,到底是外国人先喝汤还是先喝汤?让大家看看,我们的喝汤方式符合国际标准吗?

另外,只吃不喝汤的,只喝汤不吃的,也说说你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