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为什么被称为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之名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

“天府之国”之名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历史上的“天府之国”主要指四川盆地,不包括川西高原和川西南。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成都平原成了天府之国。由此,成都平原成为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非常发达的地区,是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应基地和税收的主要来源,因此被称为“天府”。

“天府之国”从关中平原转移到川西平原的主要原因有:战国末期,舒勤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等。这是对成都平原农业的一个重大推动。境内实现了“路不拾遗,夜不关门”的现象,传播了天府之国的美誉,成为历史上被称为“兴一益二”的富庶之地。

唐代成都发展的鼎盛时期,李白为成都写了一首诗,诗中说:“九日成都开,万人画图。

“草木云海似锦绣云,秦川此无”这句话,巩固了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秦”与“蜀”相提并论,确立了蜀的地位,于是成都取代了秦朝“天府之国”的桂冠,获得了“天府之国”的专利权。

历史上,四川被称为“天府”出自诸葛亮《隆中对》:“益州危,良田千里,天府之国因之。”汉代的益州包括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

晋代著名史学家常渠在《华阳国志》一书中说:“蜀沃野千里,谓之‘陆海’。干旱导致渗水,雨水堵塞水门。所以记载水旱跟随人,人不知饥。无饥荒之时,天下谓之丰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