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历史

关于邓艾是否造反,网友议论纷纷。之前写过一篇小文章,题目是《邓艾和钟会造反,为什么这么快就失败了》在网友的评论中,很多人认为邓艾根本没有造反。

邓艾到底有没有造反?我还是觉得邓艾叛变了!

有三个铁证。

一:私封蜀汉投降及其部下的官职。

攻陷成都后,邓艾任命为骠骑将军,太子为车中校尉,诸王为徐校尉。蜀中官员按原职封魏。

战胜敌人后,如何处理高级俘虏,无疑应该由最高领导人来决定。当时曹魏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是魏元帝曹桓,实际控制人是司马昭。邓艾私封官职,绝对是对他的不尊重。

如果我们说还有一个稳定的局面,我们不得不陷入困境。更有甚者,邓艾居然雇了一个私官来编益州刺史,陇西知府、洪倩等人还兼任四川各县知府,绝对有“另立中央”、收买人心之意。

第二,假借伐吴,拥兵自重。

邓艾提出“留陇右兵二万,蜀兵二万,煮盐炼铁以备武备和农业之需,造船以备顺流进军吴栋之大事”。

平定蜀后,是追击东吴还是班师回韩,也是曹魏高层决定的事情。邓艾假借伐吴之名,要求留下精兵四万,供养军队,引起了的高度警惕。

第三,不要听从司马昭的建议,走自己的路。

对于邓艾的反常行为,司马昭没有给邓艾机会。司马昭监军卫官告诉邓艾:“凡事必先报备,不可擅自进行。”

这句话已经说得很重了,基本上是严重警告。

然而,邓艾完全不理会,回答说:“我奉命西征,奉皇帝圣旨,授指挥权。第一个罪现在已经被放弃了。至于按照皇帝的旨意任命一些临时官职来稳定刚参军的蜀人的心,这是符合权宜之计的。今蜀西诸省皆降,南至南海县,东至吴军、会稽县,故宜早定。等法院的命令,路就来回走,耽误时间。按《春秋》古义,大夫出境,凡是能安定国家,方便国家的事,都可以擅自决定。如今吴栋已无客衣,其势力与西蜀相连。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失去一个好机会。”

所以,邓艾让司马昭失去了最后的耐心。钟会、胡烈和卞氏都报告说,邓艾的所作所为是对朝廷的背叛,并说邓艾在军队中杀死了联盟。于是朝廷(司马昭)发圣旨,用囚车护送邓艾回京城。

为什么后人认为邓艾没有造反?

我认为太史元年,金朝建立,金朝皇帝司马燕颁布的圣旨更为中肯。“西将军邓艾,因自大而败,我的确应该处死。但他在接到处罚的圣旨时,却能够阻止士兵动武,遣散民众,接受处罚,这和那些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战的人真的不一样。现在对他妻子的后代大赦,允许他们返回中原。如果没有后代,就让他的家族建立继承人,让他无休止地牺牲。”

这里的意思是,邓艾真的造反了,行事倨傲,但是被抓的时候没有还手之力,应该和拥兵作恶的人区别对待。

后来在这个基础上越来越歪曲,说邓艾完全是钟会陷害的,这是夸张。

邓艾造反,事实确凿,没有狡辩的余地!

摸金校尉曰:

邓艾出身贫寒,能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立下大功,实属难得。可惜的是,面对意外的胜利(蜀战前邓艾就反对出征),这位智者也一时失去了理智和警惕,对自己产生了更多不切实际的遐想。也许他心里觉得司马氏自己的国家不对,有前途的人可以取而代之。

狡兔死,走狗烹,古时候也是如此。所以在出征前,秦国老将王贲多次索要赏赐,让秦王嬴政相信,他对权力没有欲望,只是贪财。曾国藩灭了太平天国后,很快就去朝廷要求废项,无非是让太后放心,我无意夺权,不会唯利是图。

努力则惊,努力则慎。邓艾聪明了一辈子,却不想明白这一层。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