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激发过程
磁共振激发是具有非零磁矩的原子核的自旋能级在外磁场作用下被塞曼分裂,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被共振吸收的物理过程。
磁共振成像(MRI)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法。作为一种新的影像检查技术,磁共振成像不会影响人体健康。核磁共振(NMR)是具有非零磁矩的原子核的自旋能级在外磁场作用下被塞曼分裂并共振吸收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谱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它的共振频率在无线电频段,对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塞曼能级的跃迁。
磁共振成像(MRI)是基于磁共振原理的一种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它对一些实体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很好的诊断功能。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更多、扫描速度更快、组织分辨率更高、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以帮助医生“看到”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成为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利器。
核磁共振的历史
在1930年代,物理学家isidor rabi发现磁场中的原子核会沿着磁场方向以正向或反向的顺序平行排列,施加无线电波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会反转。这是对原子核与磁场和外加射频场相互作用的最早认识。因为这项研究,拉比获得了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6期间,美国两位科学家Bloch和purcell发现,当把原子核数为奇数(包括质子和中子)的原子核放在磁场中,施加特定频率的射频场,射频场的能量会被原子核吸收,这就是核磁共振的初步认识。正因如此,他们两人获得了1952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