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的起源和历史

乐山大佛的由来和历史:海通和尚为了降低水势,造福众生,发起并征集人力物力建造。海通去世后,海通的弟子接手施工。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公元19年),历时90年。被诗人誉为“山是佛,佛是山”。

简介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乐山岷江东岸凌云寺一侧,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交汇处附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历时约90年。

大佛由乐山大佛、凌云山、吴优、大卧佛等景点组成,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一部分。

2020年2月,景区宣布对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开放一年(包括“凌云山夜游”、“三江夜游”体验)。

姓名考证

“乐山大佛”是这座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大佛的总称。

这座建于唐代的大佛的真实官方名称一直是个谜。事实上,据多位专家考证,这座名为“乐山大佛”的石像真正的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佛石像。

1989年,历时两年多的“乐山大佛治理预研”科研项目正式启动。其间,在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检查时,发现大佛洞临江侧右侧的悬崖上有一座巨大的摩崖碑,即嘉州凌云寺弥勒佛石像。据实测,纪念碑高6.6米,相当于一栋两层楼的高度。纪念碑宽3.84米;面积25.08平方米。这块摩崖碑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直接确定了这尊石雕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而且是研究乐山大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可靠的第一手直接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