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传统建筑文化特征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包括汉族、藏族、土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而汉、藏、回的传统文化艺术对她的文化艺术和建筑特色影响最深,相互借鉴、吸收、融合,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这些文化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建筑上。
生活在牧区的“会计室”
青海五分之四的土地是绿草如茵的广阔牧场,自古以来以放牧为主。为了适应靠杂草为生的生活方式,牧民们采用了一种便于移动、能遮风挡雨、具有一定保暖性能的居住形式“帐篷”。
“帐篷”是藏族牧民的一种古老生活方式。帐房的平面多为方形,以木棍为支撑,铺以牦牛毛制成的地毯。中间开口用于采光和排风,四角和腰部用牛毛绳固定在地上。帐篷最重要的部分是炉子,它位于帐篷的后面部分。藏族人民的习俗是直接在火炉后面供奉佛像。帐篷陈设简单,地上铺着羊皮或毛毡,供坐卧。
清南民居的“碉房”与“碉园”
在青海南部的玉树、果洛、黄南州的部分地区,藏族民居建筑多为石二层或局部三层建筑,多建在背风向阳、能抵御入侵的山坡上。它由石头和木头制成,外墙用石头或片状建造。其造型坚实、稳重、粗犷,形似瞭望塔,一般称为“瞭望塔”。牛栏、羊圈、杂物间布置在地堡底层,楼上住人。屋顶上,可以作为打谷、晒柴和户外活动的场所。
碉堡按其形式可分为碉堡式碉堡、碉堡塔式碉堡、独立式碉堡和庭院式碉堡。碉楼式碉堡一般都是两三层,有的有四层。周围的墙壁是封闭的,部分上层是凹进去的,有利于采光和户外活动。这是本地隐藏的主要形式。
农区民居的“庄客”
庄窠是青海农村农民居住的基本形式。它以一户一平房为基本单元,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黄土墙或土坯砌成的墙把里面所有的房子和院落都围了起来。除了唯一的大门,庄墙上没有其他开口。各种房间排列在庄墙的两侧、三侧或四侧。一般中间布置三室一厅两室,四角暗室多为厨房、仓库、畜棚、杂物间、厕所。
“庄客”多为平房,具有中国普通住宅的特征。很少是平顶建筑。平顶屋顶覆盖着草和泥,屋顶的坡度平缓,不容易被雨水冲走。晴天可以用来晒屋顶上的东西,也是户外活动的地方。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土墙给人的感觉是粗糙、闭塞的,外观简单朴素。
藏传佛教寺庙建筑
青海的藏族、藏族、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寺院遍布全国,历史悠久,保存时间长。它们是青海地方建筑中最广泛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藏汉建筑艺术的融合而闻名。在藏族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既注意吸收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建筑艺术和风格,又保持了自己建筑特色和风格的传统。
伊斯兰建筑
中国西北地区是伊斯兰教传播的主要地区。在青海回族、撒拉族聚居的地区,如西宁、化隆、民和、大同、门源、循化等地,有许多伊斯兰教建筑——清真寺。几乎每个信徒居住的村庄都修建了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