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的经济
2006年5月至8月,民间工艺美术师乌兰巴拉在维护章古台白塔的同时,完成了428尊佛像的雕塑工程。奈曼是古代红山文化的核心地区之一,在前秦侠和商代,山戎、东湖和鲜卑在这里繁荣。隋唐五代时期,奈曼成为古代契丹人的隆兴之地和辽国的建都之地。打开中国历史地图集奈曼板块,包括契丹龙亭、龙华洲、金陵山、牧野山、常波、广平殿。在这些地理符号中,描述了青牛白马、契丹八步、梦见谈恋爱、龙庭现吉祥、聪敏吴颖、任申永威、宴过七王、八步归依、开明士子、金陵柴书、烧柴火。被称为“辽水名国”的契丹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528年。辽代始祖卢野阿保机最辉煌的成就,都在龙华地区。公元916年,阿保机在龙华府以东的金陵岗烧柴,建立了中国北方草原第一个封建王朝——契丹(后称辽)。在这座龙华府的皇城里,建起了中国北方草原第一座佛寺——开觉寺。第一次实行“一国两制”——南北对官、依俗治理的双轨政治文化机制;第一个实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政策——变游牧为畜牧业、农业、工业和商业;第一个实行多民族、多元文化融合——汉族、渤海、女真、石围(蒙古族)等众多民族共存,吸收其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精华,发展自己的特色文化;第一条开辟了草原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国与欧亚大陆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实现了文化吸收和经济发展,锻造了契丹的文化历史丰碑。时至今日,俄罗斯以及中亚、西亚、欧洲的许多国家仍称中国为“契丹”。1987出土的辽代陈公主墓被誉为“七五”期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萧氏家族墓葬和陈公主墓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世纪初,奈曼(奈奈或奈曼)位于蒙古杭爱山一带。被成吉思汗击败后,隶属于蒙古成吉思汗的察哈尔部。明朝(15)年间,奈曼部作为察哈尔部八大鄂托克之一,随蒙古北元时期的大燕汗迁至此处。后金天聪元年(1627),成吉思汗第十九孙,诺彦之子韦森率奈曼部归顺后金皇太极。清崇德元年(1636),奈曼正式建旗,后晋皇帝册封托丘克为尼曼扎萨多罗达尔罕郡王,世袭。至民国初年,奈曼旗历经12、16郡王统治奈曼300年。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奈曼旗人民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著名的蒙古族民歌《诺恩加》在全国广为传唱。奈曼旗旅游资源丰富。包古图沙漠神奇壮观,一望无际;青龙山高大英俊,风景秀丽;孟家端、舍力湖等沙漠水库水生植物丰富,碧波荡漾;兴隆沼泽人工林是省级森林公园,郁郁葱葱,景色优美。哈日干图泉水清脆,流水潺潺,泉水丁咚;龙尾沟植被茂盛,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温暖;柽柳是奈曼独特的自然景观。柽柳以其奇特的外形闻名于世,因其形态多样、婀娜多姿而备受世人青睐。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都专程来到奈曼的奇柳树林采风。奈曼宫古朴典雅,是内蒙古自治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清宫。辽代陈公主墓,文献稀少,壁画生动,折射出辽代文化之光。Seiryuji神秘而安静,有着美丽的传说;章古台白塔别致精致,历史悠久,有“华塔”之誉;新镇百盛源度假村环境优雅,风景独特。这是度暑假的最好地方。商周遗址,燕国长城,蜿蜒的沙海,斗城古墙,奇观...近年来,奈曼旗以蒙古族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生态景观为依托,积极发展生态游、休闲游、民俗游、文化游、草原游,初步形成了“一核两翼三大片区”。“一核”即:以大秦塔拉镇为外核,以旗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核心;“两翼”以萧氏家族墓葬、山、青龙山洼地、燕长城遗址、汉古城遗址、红山文化遗址为主,辅以南翼的山体水库、温泉、农业森林观光园、采摘园等文化旅游区;北翼以包古图沙漠、孟家塅水库(古龙花地区及广平店景区)、兴隆沼泽森林公园、古日班花那达慕为主要文化旅游区,辅以11国道沿线的奇柳林风情园、采摘园。“三大片区”分别是文化产业园、奈曼文化主题沙雕园、蒙古野果观光采摘村(兴隆村)。北部片区重点打造胡莎渔民小镇(孟佳段)、沙漠森林小镇(兴隆沼泽)、沙漠古榆树村(色金-常波博纳营地)、沙漠风力观光摄影基地、汽车沙漠越野体验基地、沙漠绿洲观光及低空飞行体验基地。南区重点是边塞古镇(土城子)、新城百盛源影视城、中华麦饭石原产地、青龙山、清龙寺。被誉为“长河落日、古榆树柽柳、大漠驼铃、鱼米之乡”的奈曼旗,让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草原、在沙漠中游玩、吃红烧肉、品牛奶、听蒙文书籍,体验辽蒙两国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多彩的民俗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