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完美的小说是什么?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鲁迅先生说,“自从《红楼梦》出版以后,传统的思维和写作就被打破了”!
鲁迅先生的话精辟地概括了《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
(1)打破了才子佳人小说大团圆结局的刻板印象,以此为主线描写了宝黛的爱情悲剧和人生社会的大悲剧。它打破了以往从作品中寻找人物原型的方法,完全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人物和故事线。
(2)包含一切的网络结构艺术。《红楼梦》总的特点是如王锡联所说:“结构精细,变换错综,扎实完美。”《红楼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人物众多,事件众多,从帝王官场到平民百姓,全方位展现了一幅立体的人生画卷。在这部宏大精致的长卷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的感情和婚姻纠葛是小说的中心线索,处于第一层次,即核心层次。由此可见,大观园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贾宝玉、林、薛等众多女性在大观园中的命运是小说的基本内容,处于第二层次。大观园作为贾府的一部分,与整个贾府,即宁国府和郭蓉府的活动密切相关。贾府兴衰的过程,以及贾府男性与大观园女性世界的对比,是第三层次。从这种扩展来看,贾府、薛家四大家族、史家、王家构成了一个社会阶层。虽然除了薛家之外,其他两大流派很少出现在小说中,但这种以贾为主,薛为辅,史、王两家都有涉及的结构方式,足以反映这个特殊阶层的面貌。这个层次,是以贾府、薛、史、王“四大家族”为基础的,是第四层次。从这种扩展来看,以贾府为主、薛府为辅的世家大族,与外界的联系是广泛的,从宫廷到城巷乡野,时时反映着整个社会的状况。整个社会的这个层次就是第五个层次。在这一切之上,还有一个模糊虚幻的神话世界,不断暗示着《红楼梦》的命运,以至于小说在繁花似锦的场景中总有一种忧郁的气氛。这以社会和社会之外的神话世界的无限范围为第六层。这六个层次以爱情悲剧为主线、贾家败亡为副线的线索贯穿全书,使全书的结构犹如一张精致精细的网络,可谓“打空谷,响八方”。几乎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和各种各样的人联系在一起,影响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当你提到它的时候,你所有的五官和四肢都会动起来."
同时,这种网络结构是通过逐层扩展形成的。该书情节的核心是宝钗和黛玉的爱情。如果就此打住,这本书无非是一个才子佳人的小说。作者把这种爱情描写放在家族兴衰的大背景下,通过家族内部的矛盾冲突,涉及到史、王、薛三大家族,进而关系到整个社会,或朝廷官吏,或寺庙道观,或街道,或农村村落。层层展开,无限延伸,使全书结构犹如靶环,密而不乱,琐碎而不碎,悠悠连贯。
(3)优秀的人物塑造技巧。《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与其塑造人物形象和塑造一批新人物形象的能力密切相关。是“精于叙事,善写性骨”,“能刻画人情,能雕琢事物,真能说真话,善化学”。作者当然对作品中的人物有喜有厌,但他完全避免了表面的夸张和观念性的绘画,而是依靠深入的观察和自然的灵感来展现人性的丰富内涵及其在不同生存状态下的复杂处境。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不仅刻画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等一批上层社会的女性,还以深刻的同情刻画了晴雯、紫鹃、香菱、鸳鸯等相当一部分婢女的美好形象,描写了她们在卑微的地位上为维护自己作为人的自由和尊严所做的艰苦努力。《红楼梦》作者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
第一,注意人物的真实性。书中的人物都是按照生活的真实状态来刻画的,就像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总结的“敢于如实描写,毫不避讳”。
第二,注意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和变化。比如宝钗,既乐于助人,宽容大度,又无情倔强;秦可卿温柔、聪明、宽容。其他的,如天真老气的尤三姐,能干贪婪的凤姐,放荡善良的贾琏,都是把各种矛盾结合在一起,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性。
第三,注意个性鲜明。书中人物多为年轻女性,年龄、身份、教养、生活环境都差不多。作者以精湛的技艺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一批同中有异的艺术典范。从作品来看,作者采用了以下艺术手段:
和环境一起写,衬托人物性格。书中的环境,只与人物有关,大多是人物性格的象征和延伸。比如潇湘馆的宁静衬托出林黛玉的忧郁;稻香村的淳朴,衬托出李婉的冷漠。秦可卿卧室里的陈设暗示了他放荡的性格,这一点不容易被人注意到。
用诗歌表达个性。书中人物写的诗,都是个人的表达,“各有所稿”,从不雷同。同时,黛玉在《柳絮词》中说:“草木也知愁,少年其实秃!叹此生谁舍谁得。不管不顾地嫁给董,自己也忍呆久了”宝钗道:“我决不变心。让他和我相聚又分离。少年无根笑,可乘风送我青云。”文笔就像一个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通过对比来区分人物。比如第八回“薛宝钗在梨香院病倒”,宝钗看着宝玉通灵宝玉,黛玉作了嘲讽;第十九回,宝钗在一起开玩笑,宝钗来挖苦。两者有相似之处,就要加以比较,形成对比,才能区分出柴黛的不同性格。
心理描写深入人物内心,展现个性的内心精神世界。小说或以心理独白、梦境直接揭示人物的思想,或以诗词、文字、手势间接反映人物的潜意识。比如小说第三十回,作者以宝玉的视角,写了灵官在雨中蹲在一朵花下,反复画“强”字。文章虽然没有直接描述灵官的所思所想,但通过这个无声的动作,却生动地画出了对贾蔷深深的爱,精彩绝伦,浑然一体。在此之前,这种手法在中国小说中并不成熟,但在《红楼梦》中却被频繁使用,而且精妙深刻,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心理描写的最高成就。
(4)完美的语言艺术。曹雪芹是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不仅精通诗歌和散文,而且通晓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的口语,这为他的小说创作创造了极好的条件。《红楼梦》是一部精美多彩的语言艺术杰作。正如齐在《石头记序》中所说:“夫花藻满,志在选词,谁也没有中了前人的圈套。”其整体艺术特点是简洁纯粹、简单多彩、准确传神,既循规蹈矩,又无拘无束。体现了作者精湛的语言艺术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红楼梦》非常注重文字的选择和锤炼,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书中有许多术语,是根据艺术的需要而创造的,如“情欲”、“无情”、“富贵闲散”、“无所事事”等。再比如第十六部小说,冯在表达她作为宁的助手对贾琏的贡献的同时,也对仆人们颇有微词,并在发言中使用了“站在岸边”“不帮忙扣油瓶”等一系列俗语。这些谚语生动地反映了管家奶奶们的勾心斗角,同时也描述了凤姐自鸣得意的样子。
《红楼梦》中的景物语言生动传神,使读者身临其境。宝钗飞蝶,葬花,晴雯填裘,湘云卧醉等。,都是美图。在这些画面中,人物的神态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有时候,小说在突出人物情态的时候,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往往都凝聚着重量。比如第二十三回《西厢记》讲的是牡丹亭的故事。
宝玉听了,喜出望外。我正和贾母想这想那,忽见一个丫鬟来说道:“你叫宝玉。”宝玉听了,似乎吃了一惊。他很快一扫兴奋,脸涨红了,像拧糖一样拽着老太太,不敢走。.....宝玉要往前走,一步也挪不了三寸,就来了这里。.....宝玉只得进门。(贾政)之后,他大叫:“干活的畜生,还不出去!”.....宝玉答应了,慢慢的退了出来,向金钏儿笑了笑,伸了伸舌头,带着两个嬷嬷出去了。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用了“动”、“蹭”、“得”、“退”、“跑”等词语,准确逼真地刻画了宝玉的各种表情,充分表现了他完全不同的情感。
《红楼梦》对人物之间对话的描写,历来为人所熟知和称道。概括起来,它有以下特点:
首先,书中人物之间的对话能够准确地展现人物的身份和地位。《红楼梦》里的人物语言,无论是官僚、贵族、花花公子、和尚道士、村民,还是妻子、奶奶、宫女、丫鬟,都是一人一语,千人千面,绝不会混淆。比如贾政、贾雨村等人,他们的字一半写一半白,一看就知道是官场上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贾蓉、薛蟠、邢大久等人,言语粗俗淫秽,一停就放荡;严明、杏儿等人粗俗诙谐,这与他们的页面地位非常相符。
其次,书中人物的语言能从形式和精神两方面表达人物的人格特征。“有罪不罚”一直是中国古代小说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红楼梦》无疑达到了这一境界。作为小姐,黛玉言辞犀利犀利,宝钗圆润圆滑,湘云率真坦率,性格鲜明。同为少妇的言语柔和,李纨平淡无奇,冯机智风趣,气质各异。他们既讽刺又挖苦。黛玉语言含蓄,晴雯风格不同。
(5)感人的细节。细节描写是小说的艺术魅力,也是小说相比其他任何文学形式最优越的特点之一。无论人、事、事、环境,只有通过生动的细节,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
精明的王熙凤,为了维护自己在大户人家的地位,特别擅长讨好贾母和王夫人。她的敏捷和聪明,处处都能体现出来。比如第三回王熙凤第一次出场的描写,在贾雨村复职的林黛玉弃父进京:
一言不发,只听后院有人笑说:“我来晚了,没遇到远方的客人!”黛玉道:“这些人都屏住了气。"。他们是如此的尊敬和严格。这些庆祝生日这么没礼貌的人是谁?“我想着,就看见一群媳妇和丫鬟抱着一个人围着,从后门进来。此人打扮与其他姑娘不同,绣着五颜六色的刺绣,看起来像个仙女公主:头上戴着金丝八宝珠绣发髻,早晨戴着五凤珠绣簪,脖子上挂着红金盘,裙子上系着豆绿绦,一对平衡的玫瑰,身披金色蝴蝶,大红缎窄袄,外套一件。一双红凤凰三角眼,两道弯弯的柳叶垂在眉心,苗条妖艳,粉脸春意十足,笑前红唇嗅。黛玉连忙起身迎接。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这里有名的恶棍。在南方省它被称为“红辣椒”。就叫他‘冯辣椒’吧。黛玉不知道叫什么,众姐妹都忙说:“这是琏二姐。"。黛玉虽不知道,却听他母亲说过,贾赦的儿子贾琏,娶了二姨王的侄女,自小长大,学名王熙凤。"。黛玉在仪式上微笑,称之为“嫂子”。凤姐拉着黛玉的手,自上而下细细的道了个歉,然后送贾母坐下,因为笑着说:“世上竟有这么美的人,我今日才遇见!而且这种完美的风格不像我们祖先的孙儿,实际上是我们第一个亲戚的孙女。我不能责怪我们的祖先每天都没有忘记他们。我只可怜姐姐这么惨,姑姑都死了!”说完后,他用手帕擦了擦眼泪。贾母笑道:“我好些了,你却来招我。你妹妹远道而来,身体虚弱,就劝她。不要说早。凤姐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我一看到妹妹就全身都在他身上,又爱又伤心,连祖宗都忘了。战斗,战斗!说着,忙拉着黛玉的手问道:“我妹妹几岁了?”?你去上学了吗?你现在吃什么药?在这里不想家,想吃什么玩什么就告诉我,姑娘老婆身体好不好就告诉我。”同时,他问女人们,“林小姐的行李可以搬进来吗?你带了多少人?你应该早点打扫下面两个房间,让他们休息一下。"
说话的时候,茶果已经摆好。西凤亲捧茶果。我看见我二姨问他:“每月的钱交了吗?”凤姐道:“月钱已经放出来了。我刚带人上楼去找缎子。找了半天,也没见我老婆昨天说的。我觉得我老婆搞错了?”汪太太道:“有没有不重要。”因为他补充道,“你应该拿出手头的两个给你妹妹剪衣服。想想晚上再派人去拿,不过别忘了。”凤姐道:“这是我先料到的。我知道我妹妹这两天才到。我已经准备好了,等我老婆回来我就送过去。”王夫人笑着默默点头。
泼辣干练的王熙凤在小说中首次亮相。没看到她是真的,所以我先听到了她的声音。书中对她出现时的穿着、言谈、举止的描述,说明她绝不是贾府里的普通人。丫鬟媳妇多,可见她的权势;优雅的礼服装饰显示了她的权威;一连串明快得体的话语,说明了她的特殊地位。一个活生生的“凤凰辣椒”隆重登场。
在第三十八首“林小祥诗吴讽唱螃蟹”中,贾母说她有一次掉进水里,头被钉子打破了。当她的鬓角上还留着一个指头大小的窝时,王熙凤立刻打断道:“她笑着说:‘那时候我活不了,现在谁能享这大福呢!从儿女的福报可以看出祖上不小,神鬼出巢长寿。生日会上的老人原来是个窝,因为寿星满了所以凸出来了。”“作者通过这个细节,把冯那能说会道、聪明敏感的性格跃然纸上。
再比如,《兄妹俩懒得说话》第三十三回“宝玉被打”一节,作者四次为贾政落泪:一次为宝玉落泪,一次为绝望落泪,第三次为竺稼英年早逝落泪,第四次为不孝落泪,很好地挖掘了贾政复杂的内心世界。
朱彤在《红楼梦详解》一文中说:“《红楼梦》是细节的海洋,有时平如明镜,风景秀丽,使人心旷神怡;有时风云突变,浪尖挺立,令人目瞪口呆。曹雪芹不愧是细节描写的大师,他为我们提供了无数耀眼美丽的细节。”
(6)诗歌、对联等艺术形式的完美运用。《红楼梦》中,诗词楹联比比皆是。前八十回中,以吟诗为主要内容的有二十余回,其中以四五回最为集中。比如第十七章到第十八章,大观园试图回答蓉儿府归省过元宵节的问题;从第23章开始,《西厢记》妙语连珠,讲述《牡丹亭》的故事;从第三十八回起,林小祥的诗吴讽刺菊花,唱螃蟹;从第五十章开始,薛璐安求对联;诸如此类。
《红楼梦》中的诗词可以与人物、故事紧密结合,熔铸在整个艺术形象中,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黛玉的悼亡诗、秋窗风波、柳絮诗中,女孩的多愁善感和自恋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宝钗的柳絮词,表面上“温厚老实”,骨子里却野心勃勃,是这位封建贵妇的心理写照。
《红楼梦》与包括对联在内的清代其他小说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曹雪芹精辟地阐述了对联的意义和实践。这就把小说与电影的共生关系上升到了一个自觉的理论层面。如贾政自己在“查大观园之量”一节中,也承认“迂腐守旧,却不能使刘桦园林亭台多姿多彩”,但他对楹联的艺术价值有很高的评价:“亭台楼阁多,景巨大,无文字,也乏味。凡有花柳之处,不可五颜六色。”这就引出了宝玉题诗的一幕。山水对联本来就是自然人性化的象征。《红楼梦》中,美景对联唤醒了大观园的青春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