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埃战争

英埃战争

7月1882,11,英国舰队炮轰亚历山大港。分舰队包括8艘装甲舰艇、5艘炮艇和1型驱逐舰,配备69门大口径舰炮、88门小口径舰炮和70门“米特拉·乔斯”炮,总兵力5700人。

当时埃及在亚历山大的驻军只有7500名训练不足的士兵,工事简陋。经过激战,埃方伤亡2000人。此后,25000名英军登陆并占领海港,进行大规模劫掠。

面对英国人的入侵,祖国党立即发表了一封致人民的信,宣布“埃及民族与英国人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战争”,并承诺取消农民欠外国人的债务。

农民响应这一号召,踊跃参军,在开罗和其他城市举行反侵略示威。在阿拉比的领导下,埃及军民重点加强了开罗北部的防线。

1882年7月28日,埃及军队在达瓦尔村的战斗中击败了英军。在接下来的三个星期里,埃及军队连续几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使英军无法从北方入侵开罗。

然而,阿拉比等人犯了一个战略错误。他们只加强了开罗北部的防线,而对东线的防御不够重视。这是因为他们相信西方国家会遵守苏伊士运河区中立的保证。

结果,英军决定进攻苏伊士运河一侧的开罗。

1882年8月,大批英军登陆运河区,20日占领塞得港等重要地点,随后向开罗发起进攻。

在开罗附近的泰勒卡比尔附近,双方进行了决定性的战斗。埃及军民英勇作战,坚守阵地两个星期。

但英军改变了策略,买通了一些游牧部落的封建贵族,尤其是贝多因酋长,他们都参加过抗日战争。

结果英军于9月13日突破东部防线,埃及军队被迫退守开罗。

阿拉比试图利用尼罗河的天然屏障抵御敌人,决定在开罗发动10万军民保卫首都。但开罗的官僚地主和部分军官动摇造反,利用阿拉比的命令,在郊区筑起防线,打开大门,引敌入城。

1882九月15首都沦陷。阿拉比等爱国将领被俘,大量军民被屠杀。英国人攻占开罗后,迅速占领了整个埃及,战争以埃及的失败告终。英埃战争的结束标志着埃及从半殖民地进一步沦为英国殖民地。

英国占领埃及后,担心法国和俄罗斯瓜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其他领土,损害其在中东和近东的殖民利益。一方面,他们宣称对埃及的占领是“暂时的”,一旦秩序恢复,英军就会撤退。另一方面,它派出代理人以总领事的名义进行谈判。

事实上,英国驻埃及总领事贝林是埃及的独裁者,是英国殖民统治的代言人。

他统治埃及25年(1883-1907),大肆破坏埃及的民族工业,奖励外国投资,主要是英国投资,实行单一作物种植制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使埃及成为英国棉纺织业的原料产地。

埃及的国民经济完全依赖于国际资本主义,埃及成为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地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正式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