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的历史沿革

1956年6月,山东省济南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成立,办学规模1200人,学制三年,农业机械化专业1个。

1958年4月山东省济南市农业机械化学校由济南迁至德州,5月更名为山东省德州市农业机械化学校。

1958年8月,山东省德州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升格更名为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学院,成为山东省文革前13本科院校之一,学生规模2000人。设有农机操作和农机修理两个本科专业,学制四年,中专学历。

1959年7月,学院降级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学制2年,3年。

1962年8月,学院更名升级,山东农业大学(现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系和莱阳农业大学(现青岛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系合并。65438+10月搬迁至淄博市张店区原淄博工学院(创建于1958),接管其校舍及原张店畜牧学校、广北农业学校部分教师、图书、实验室及部分学校家具,扩建原淄博工学院。

1965山东省农业厅将原渤海农垦总局汽车拖拉机修理厂的全部设备和大部分管理人员并入学院。

到1966年初,本科生560人,教师90人,职工166人。有1实习工厂,13电工和物理实验室,有完整的维修队伍。

1970年2月,学院迁至兖州,7月与兖州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于1958年)合并,同时并入山东工学院第二机械系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业(2000年并入山东大学),更名为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开设拖拉机制造、农业机械制造、拖拉机修理、农业机电等4个专业,学制2年。

从1972招募工农兵。

197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再次更名为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并迁回淄博市张店区原址;本科专业有7个: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技术、拖拉机设计与制造、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拖拉机汽车修理、汽车设计与制造;比例是1000到1500。

1978学院成立农业机械化系,下设农业机械化、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专业。农电系统由汽车及拖拉机制造、农业机电、汽车应用工程三个专业组成;农业机械制造系,下设机械制造技术与装备、农业机械两个专业;此外,还有专门的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干部部门。

1982 65438+10月,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立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截至1985,学院已培养本科生2118,专科生839,中专生1303。医院有1629学生;教职工591人,专任教师22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讲师64人,教师11人,助教135人。

1990 165438+10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正式更名为山东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