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是“龙城”,但宋朝以后很难出一个皇帝。为什么?

在全国34个省份中,山西省逐渐被人们遗忘。说到它,大多数人脑子里只有两个字:煤和醋。其实历史悠久的山西是中国古建筑大省,“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省太原市一直被称为“龙城”。这里是龙兴之地和九朝古都,产生了许多君主,如赵简子、赵襄子、汉文帝、韩晶、李渊、李世民、李克用和李。然而宋代以后,“龙城”太原。

太原,原名晋阳,始建于公元前497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公元665、438+07年,李渊、李世民从晋阳起兵推翻隋朝,将晋阳命名为“北都”、“京”。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金、后汉、北汉原本都是国都或陪都。

宋代时,晋阳被称为“龙城”。人们认为舟山是“龙角”,龙山和天龙山是“龙尾”,金阳位于龙的中心,其中包含“龙脉”。正因为如此,晋阳城经常产生帝王,如北齐的高欢、唐高祖的李渊、后唐的李、后晋的石敬瑭、后汉的刘知远等。

龙脉的说法在我们今天看来是无稽之谈,但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却非常相信,尤其是宋朝的建立并不是那么光明正大的。是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光义在陈桥发动了一场叛乱,并加入了黄袍加身的队伍,篡夺了周天子的王位。宋朝统治者害怕“龙城”晋阳有人揭竿而起,与他们争夺天下。

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攻打北汉,北汉主人刘继元不得不出城投降。赵光义以为“树倒猢狲散”,北汉已经投降,太原百姓不听话,但他没想到的是,太原百姓以砖瓦为武器,凭借地理优势和宋军苦战,给宋军造成大量伤亡,大怒。他认定太原是真正龙帝诞生的“龙城”,舟山是龙角,于是下令烧毁太原古城,并命人铲平舟山山顶,拔出龙角。这还不是全部。他还带领人往城里倒水,百姓无家可归,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宋太平兴国的第七年,赵光义下令在唐明镇的基础上重建新太原城,也就是今天的太原市。为了明确“龙脉”,新太原市只修建了丁字街,而没有修建十字路。之后太原就再也没有皇帝了。当然,这和龙脉无关。

宋以前,太原主要城市无论在军事还是经济领域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到了宋朝,经济南移,太原逐渐衰落。如今的太原勉强算是一个二线城市,但发展受到三面环山的地理位置、人才流失、产业结构薄弱等因素的限制。希望太原越来越好,重拾昔日的“龙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