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不负使命”的外交人才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有三件最重要的事:完好无损地回到赵,在渑池见面,低声下气地道歉。
蔺相如原是衙内,苗贤。赵惠文为王时,秦昭王上书赵王,愿以十五城换“和”。蔺相如奉命带着“财帛”去秦国。他据理力争,机智应对,最终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身边。
公元前279年,秦王和赵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西)相遇。他陪着赵惠文王,当面训斥强大的秦国,不辱国,让赵王不辱国。因为他的功绩,被任命为上卿,排名在廉颇之上。自力更生的廉颇,不肯接受对方的意见,自惭形秽,扬言要羞辱对方。
蔺相如为了维护人民内部的和谐,防止外敌乘虚而入,一直避免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谦让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他亲自去蔺相如家负荆请罪,两人成了尴尬的朋友。
2.唐菊
唐炬在凌俊的命令下派遣特使到秦国,与秦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面对面的斗争。他最终说服了秦王,拯救了国家,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赞扬了唐炬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
3.闫颖
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名婴石屏,原名。沂卫(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末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他历任齐国、庄公和的大臣。他以政治远见、外交能力和简朴作风著称。
他爱国爱民,敢于直言,在执政者和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学识渊博,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他曾敦促齐景公从轻处罚和挽救处罚。汉代刘向记载了《晏子春秋》(后人在收集了晏婴的言行后编辑而成),曾将晏子与春秋初期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4.张茜
张骞,西汉汉中城固(今陕西城固)人,著名旅行家、外交家。他去过西域两次:
(1)第一次出使: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派遣使节前往大岳,要求大岳和汉朝攻打匈奴,但未果。公元前126年回国。
(2)第二次出使:公元前119年,奉命去乌孙,过了几年才回到长安。
(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期间,与副使先后出使大湾、康居、大夏、安息等国,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关系。与此同时,许多西域产品相继传入中国,中国丝绸等商品也大量运往西域,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5.冯辽
汉代一个出身卑微的女子,名叫凤寮,她头脑聪明,习武练剑,读史书,胸怀大志。做一个知道愁妃的丫环,更是好学上进,深得愁妃宠爱。她们是姐妹。冯辽说服嫁给乌孙王,并取得巨大成就。他们来到乌孙,帮助乌孙国王治理国家。
冯辽在伏击杀匈奴时,明智地救了乌孙将军。他们一见钟情,结了婚。冯辽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叛军的虎穴,斩杀凶顽,瓦解敌军,凯旋而归。
在平息叛乱、驱逐匈奴的激烈战争中,冯辽经常出谋划策,亲自上战场。他以超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智谋,不仅消灭了汉朝、乌孙和西域诸国的汉奸,还以惊人的谋略消灭了入侵的匈奴军队,为保卫乌孙和西域诸国的和平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冯辽不仅是历史上第一位代表汉朝出使西域的女外交官,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杰出女军事家。
百度百科-蔺相如
百度百科-唐菊
百度百科-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