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历史名人参与了复出?
“东山再起”是众所周知的成语,与一个人、一座山有关。这个人就是东晋名师谢安,这座山就是南京江宁区的东山。
“东山秋月”曾是南京的著名景观。夜登东山,北望城池,万家灯火。往南,重乡,一望无际。秦淮河在山脚下静静流淌。在朦胧的月光下,随着遗物的悬挂,过去的阳台显得像海市蜃楼,像一位大师在宫廷里下棋,像一个优雅的人在栏杆上唱歌。
东山位于南京东南二十英里处,周围四英里,高二十英尺。东山原名涂山,在《丁敬建健康景史》一书中有解释。“没有岩石,所以叫涂山。”可见人们是根据这座山的自然特点,给了这个直白通俗的名字。
东山很小,小到当地居民谈不上爬东山,只谈绕东山走一圈。小到几栋高楼,都能挡住它的影子。在越来越高的城市里,成了盆景。但它的价值在当地影响很大。比如江宁区政府所在地东山镇就是以此命名的。
山脚下是一条充满六朝风韵的路,名叫文景路。文景是东晋名师谢安的谥号,曾在山中游荡。南朝文学家沈约在《郊赋》一书中写道,“虽耕东山,为文景之宴。”讲述了东山之小与历史地位之高、作用之大的鲜明对比。
卷土重来的成语故事:
东晋名士谢安,天资聪颖,从小学习,写得一手好字。谢安虽然很有才华,但无意做官。起初在司徒府工作,不久便以生病为由辞职回惠济。
后来扬州刺史于冰来找他,让他去扬州工作,他不愿意去。于兵派人催了他几次,他只好去他的岗位。但仅仅过了一个多月,他就找了个借口回来了。不久,吏部尚书王凡推荐他为吏部尚书,他坚决拒绝了。
谢安隐居在会稽东山,与当时的王羲之、孙绰等名士都很亲近。他们一起旅游,一起写诗写作文,很悠闲。他常常坐在山中的石窟里,面对着峡谷和河流,悠闲地感叹:“我的人生离古代隐士伯夷还有多远?”
这时,谢安的弟弟谢万当上了西部中郎将,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不过他的名气还是没有谢安大。人们都认为谢安是一个治国安邦的大才。谢安的妻子看到谢万做官后,家境富裕,但谢安安于平淡的生活,就对他说:“君子不求名利,还求什么?”谢安仍不为所动。
不久,谢万被免职。为了挽救谢佳日渐衰落的社会地位和国家的和谐,谢安萌发了做官的意图。那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西凉将军桓温让他当司马之职,他接受了。
在他就职的那天,许多朝廷官员来为他送行。一个叫高松的官员跟他开玩笑说:“你过去多次违背朝廷的旨意,拒绝做官,高高地躺在东山。你很悠闲。今天,你出山了。”谢安听了,觉得惭愧。谢安是宰相的官员。淝水之战,他指挥有方,以少胜多,大获全胜。
谢安功不可没。当时朝廷内部和谐出现危机。晋孝孝帝终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重用与母兄在一起的王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也是个整天只知道喝酒的酒鬼。他霸道,合力击退陷害谢安。为了避祸,谢安外出镇守广陵的台阶山。谢安虽然在朝廷处于依附地位,但他那些年周游东山的野心从未泯灭,这一点在他的言语和表情中时常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