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唐朝的三种颜色是用来做什么的?

唐三彩是古代的一种陪葬品。唐朝经过贞观之治,国力强盛,百业兴盛,但同时也导致了朝廷一些高官的生活腐化,于是重葬之风愈演愈烈。唐三彩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三彩因其文化渊源而生于唐代。

唐三彩作为陪葬品,曾经被列入官方规定,即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也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但达官贵人并不满足于明文规定做这种重葬。所以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厚葬风,这也是唐三彩在当时中原地区能够迅速发展和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色马、骆驼、仕女、乐师和枕头。特别是三色骆驼,背上有丝,或者背上有带,抬起头,嘶嘶作响。红胡子蓝眼睛的罗俑,身穿窄袖衫,头戴翻盖帽,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想起当年丝绸之路上骆驼行走的景象。

唐三彩的制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国画、雕塑和其他工艺美术的特点。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复杂,以精加工的高岭土为坯体,以含铜、铁、钴、锰、金的矿物为釉料着色剂,以适量的炼铅渣、铅灰为添加剂。

先将生坯入窑烧制,然后将陶瓷坯体上釉,再入窑烧制至800℃左右。由于铅釉流动性强,在烧制过程中,釉面向四周扩散流动,各种釉相互渗透交融,形成自然斑驳的色彩,是我国独具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唐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