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改变音色,唱歌就是这么简单。
延长A音可以稳定基本音色。A音在发音中张口最大,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用A练习发音主要有利于获得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音色,可以稳定这个音色,同时不断延长音色稳定的A音也可以提高气息的稳定性。
练习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有足够大的张口,不是张嘴,而是打开后腔,呈现喇叭状。舌头要自然挺直,上下牙齿微微露出,互相依靠很重要。各发音器官要保持平衡的紧张状态,吸气要吸到七八分。
二,横膈膜歌唱的正确运用
膈肌是一种肌膜,属于吸气肌肉群。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是水平分隔的,用手摸不到。唱歌时,膈肌和腹肌同时对呼吸肌发力,形成对抗力量。
也就是说,吸气时横膈膜仍然是向下的,呼气时仍然保持吸气的感觉,横膈膜向下加压,增加了呼气时对腹肌的腹压,形成了呼吸的有力支撑点。
第三,找到声音的高位置
所谓高音位置,是指歌曲从眉骨以下集中到鼻根以上,在人脸前形成泛音音效的位置。
膈肌是一种肌膜,属于吸气肌肉群。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是水平分隔的,用手摸不到。唱歌时,膈肌和腹肌同时对呼吸肌发力,形成对抗力量。
也就是说,吸气时横膈膜向下,呼气时仍保持吸气的感觉,横膈膜向下加压,增加了呼气时腹部对腹肌的压力,形成了呼吸的有力支撑点。
1.加强“哼”的训练
当我们鄙视某人或某事时,人们总会不自觉地从鼻孔里发出“哼”的一声。这种“哼哼”声,就算他们张嘴也会很响。在日常生活中,初学者要加强张口“哼”的训练。在发出“哼”声之前,微笑,嘴角上扬,松开眉毛。
发出“哼”音时,一定要利用横膈膜的弹性来哼:在哼的过程中,一定要思考,引导“哼”音从眉毛中心到鼻根。刚开始练的时候,因为没有把握,也可以把“哼”的声音引向头顶,然后逐渐前移至眉心。这种训练类似于基诺贝基提倡的“抽泣”和“抬鼻子”的做法。
2.加强“哼”的训练
哼唱是声乐教学中主要的训练方法之一。因为“哼”可以协调发声状态,找到声音的位置和焦点,使气息、声带振动、声腔处于更恰当的关系,使喉头放松,声音流畅,音色优美,可以帮助演唱者尽快进入良好的演唱状态。
“哼唱”正确时,下巴可以随意活动,哼唱状态不受各种咬字动作的影响;在每个单词的转换中,声音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不会受到嘴的动作的影响。哼唱产生的声音明亮、集中,更适合民歌、戏曲的声乐练习,因为哼唱的发音更清晰,字基本不变形。
3.加强歌唱通道的气息和声音训练。
歌唱气息和声音的走向对歌唱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它将直接决定音高、音质和音色质感。
歌唱通道中歌唱气息和声音的最佳状态不是在前面,也不是在中间,而是在后面,靠近歌唱通道的后壁,往上走。歌唱气息和声音一旦在前部或中部,就容易造成喉头上移、声音苍白,声音难以送入头腔。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气柱和声柱一定要牢牢的贴在歌唱通道的后壁上,也就是贴在脊柱和后颈上,往上走。刚开始可以想象气柱和声柱冲到头后的位置得到头腔的声音,然后逐渐把冲击点移到眉毛和鼻根之间的地方,也就是声音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