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在四川是一条怎样的河?

沱江是四川一条独特的河流。沱江的发源地是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的九顶山,又称茶平山。许多溪流从这座山的东、中、西流出,逐渐汇成三条较大的支流:西部一条河,长139公里;中部有一条石婷河,长141 km,东部有一条绵远河,长180 km。他们在金塘赵真附近相遇,然后正式成为沱江的主流。因为绵远河最长,所以现在被认为是沱江的主要源头,其他两条被认为是并列支流。沱江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发源于四川西北部九顶山南麓,绵竹市端岩头大黑湾。南流向赵真、金堂县接受沱江四条上游支流——毗河、无辜河、涓江、石婷,再经龙泉山金堂峡,经简阳市、资阳市、资中县、内江市至泸州市汇入长江。全长712km,流域面积32900km2。从源头到金堂赵真,为上游,长127公里,称为绵远河。从赵真到河口,称为沱江,全长522公里。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200mm,年径流量351亿立方米,其中闽江补给约33.4%。水力资源储量约为654.38+0.867万千瓦。干流可使用木船、摩托艇多年,中下游多条支流已渠化。沱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仅为6.1%,在四川所有河流中最低。有成都、重庆、德阳、内江、自贡、资阳、绵阳、遂宁、泸州等大中城市,沱江流域有一千多家大中型工厂,是四川省。

工业集中的地方,人口密度是其他河流中最高的。沱江流域也是四川最大的棉花和甘蔗产区。沱江水系发达,上游的绵远河、青白江、淠河与相邻流域的岷江水系相连,构成了沱江作为开放流域的特征。中下游支流与干流对称分布,主要支流有江西河、秋溪河、资水河、孟茜河、大清流河、浮溪河、莱溪河。沱江发源于海拔4984米的九顶山。分成三股。东源:绵远河长180 km,中源:石婷河长141 km,西源:涓江河长139 km,在金堂县赵真附近汇合,形成沱江干流。另外,沱江源头的活水来自无垠河和淠河,所以有五个源头。而且岷江水网交织,流域被打乱。岷江的水还在沱江流淌。所以沱江不像其他河流那样泾渭分明,是一条混血儿河。但最后因为绵远河最长,被视为正源。沱江河道蜿蜒曲折,从赵真到泸州,全长522公里,比直线长2.11倍。沱江的河床并不平坦,但山脊和山谷交错,崎岖不平。虽然不利于航运,但通航早。沱江三峡第一峡金塘峡,全长13公里,像一个大“S”,右岸为宝台山,左岸为云顶山,河宽约100米。南宋末年,四川人为了抵御元军的入侵,在长江支流的险地筑城自保。现在云顶山上有一个当时修建的云顶石镇。第二峡月亮峡,自资中县灯影岩至归德乡,全长21km。这里山陡而不高,气势不如金汤峡。这里的岩石很容易风化,所以形成了很多洞穴,河里也有一些坍塌的巨石。洪水期间,河的宽度只有200米。三峡,青山峡,位于富顺县安溪镇,全长仅2公里。河两岸的千千山和青山岭本来是连成一片的山脉,被沱江硬生生的截断了,所以河宽不到1.20米。据说明朝时,文健皇帝就住在这里,并在千千寺出家。河口年均流量982立方米每秒,河口宽562米。水文1。降水沱江流域属于亚热带暖湿天气,全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7.1℃。山区上游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为

沱江傍晚[1]

1200 ~ 1700毫米,上游900 ~ 1500毫米,中下游870 ~ 1100毫米。降水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的70%。1978绵竹县天池乡站年降水量2363.6 mm,为全流域最高纪录。流域的降水量每年变化很大。上游最小年降水量通常为550 ~ 1100 mm,中下游为520 ~ 800 mm,大多在600 ~ 750 mm之间,金堂县黄三庙站最小年降水量为51969。1995天池站24小时降水量447mm,三天降水量673mm,为沱江流域最大记录。2.径流和泥沙沱江上游山区干流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绵远天河王场46100万立方米,石婷高境关站67300万立方米,姜维关站7104万立方米。在河流的上游,大部分已经平整土地的区域没有封闭,供水从岷江引入。根据毗河石底岩水文现象站和蒲阳河新桥水文现象站测得的不完全数据,年取水量接近25亿立方米。结合土地平整和龙泉山堤间径流,在金塘峡以上汇集沱江上游各地水后,庙站年平均径流量达到76.4亿立方米,下游控制站增加到654.38+02.9亿立方米。加上李家湾站以下地区的径流,沱江口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6543.8+0.4亿立方米。由于沱江流域沿河工矿企业的快速增长,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废水排入河道,导致沱江水质恶化。

根据四川省水文现象站等单位在1981的多组水样监测结果发现,耗氧量、氨氮的平均值或极值大大超过地表水标准,甚至河流中有机物综合评价中符合国家1和二类水质标准的河长仅占评价涉及河长的465433。在评价的总河长中,仅有1.8%为水质优良,大部分河段苯酚、氰化物、砷、汞和六价铬的检出率均超标50%以上,其中建阳至内江段为严重污染(ⅳ类),说明沱江流域水质污染严重。沱江流域是四川省的弱产沙区,李家湾站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503吨/平方公里。干流各控制站年平均输沙量为庙站582万吨,资中县灯影岩水文现象站892万吨,站654.38+065.438+0.7万吨。沱江上游的山麓和夷平土地的瓜岱带,属于龙门山暴雨区。由于流域形状狭长,一般情况下暴雨分开,干流和支流洪水交错,洪峰形状肥硕。但如果暴雨覆盖面积大或持续时间长,中下游洪水和上游洪峰遭受,就会造成干流发生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比如1981的7月,沱江流域中上游同时出现暴雨,16543。上游多处土地平整地区降雨量超过300mm,站以上流域平均降雨深度达网易毫米,苗水文现象站6月5438+04日日洪峰流量8110 m3/s,超过调查历史最大洪水(1840)。庙站以下,支流及区间洪水汇入灯影岩水文现象站。14,15,洪峰流量达到14000 m3/s,李家湾水文现象站16最高水位达到273.26 m,洪峰流量达到15200 m3/s,仅低于1948(水位273.67m,对应流量16200m3沱江流域各支流灌溉用水量大,一年内丰枯差别大。在降水较少的冬季,没有地表径流补给,枯水流量很小,有时甚至断流。干流李家湾站多年平均最小流量为32.5立方米每秒,1978三月最小流量仅为6.72立方米每秒。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