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对小街小巷的独特称呼是什么?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胡同。胡同本来是蒙古语,就是小街小巷。由于古代北京城市建设规划严格,胡同比较笔直,星罗棋布,有七千多* * *各种名称,有的以人物命名,如文丞相胡同;有的以市场、商品命名,如金鱼胡同;有些是用北京话命名的,比如葫芦关胡同。北京最长的胡同是东西走向的焦敏胡同,全长6.5公里。最短的一尺街不超过十米长;最窄的胡同是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氏胡同,只有0.7米宽。稍微胖一点的人都要屏住呼吸才能过去。在北京,紫禁城周围有成千上万的胡同,其中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时期。

北京胡同的起源

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公元13世纪的元朝,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发展。北京胡同的方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只有九米。胡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四座房子以正方形对称的形式围起来的建筑。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挨着一个排列,中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胡同虽然外表相似,但特色不同。在北京的西边,有一条巷子叫九道湾,因为一条小巷子要拐九个弯。如果某个名人曾经在某些胡同住过,那么这个胡同就会以这个人的名字来命名,比如石老娘胡同、王皮匠胡同。其他的胡同都是以形状来命名的,比如羊尾胡同、二多沿胡同,听起来就是那么生动。北京有数不清的胡同。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吗:“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多如牛毛?”很多胡同的一砖一瓦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胡同的存在意义

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搏,也是北京普通人生活的地方。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的感情,它不仅是人们进出家门的通道,还是一座民俗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

胡同一般离市区比较近,买一斤酱油鸡蛋很方便。胡同里没有嘈杂的交通,却有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

胡同,北京特有的古城小巷,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在这个胡同的角落里,在这个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在居民中的邻里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有最深刻的理解。

胡同的例子——三庙街

北京胡同的老爷爷叫三庙街,据说有900年历史了。百年之后,我见过几个皇帝和朝臣,经历过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失败。百年风霜,百年沧桑,如今只是一条不起眼的街道。

三庙街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巷,长约300米,宽约4至6米。据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考证,这条街早在唐代就已形成,辽金时期最为繁盛。在明代,这里又被称为“紫金街”,因为这里有紫金寺。

从清代乾隆时期的地图上看,这条街被命名为“三庙街”。“文革”期间,这里曾被称为“立新街”,后又恢复了三庙街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现在第一座庙还在,第二座庙已经改成了居民楼,第三座庙的原址在三庙街23号,上世纪40年代被毁。

统一中国元年(1260),蒙古兵入侵中都城,宫殿被毁。忽必烈到了燕京,目睹一片瓦砾,就放弃了在旧址建都的想法,将都城中心定在了“金都”的东北。辽代的南京和金中都的中心都在今天的宣武区,三庙街是辽金最繁华的地方,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西单和王府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