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堂名称的由来

豫章堂名称的由来

据相关资料显示,罗姓在当今中国排名第22位,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0.86%,估算人口约为10万。罗姓还遍布港澳台地区,以及韩国、泰国、柬埔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罗氏的子孙一代代繁衍生息,尽管走遍了长城,尽管迁徙到了世界各地的异国他乡。无论星辰如何变幻,无论时光如何飞逝,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罗氏后人坚信(今江西南昌)是罗氏在世界上的发源地,罗是罗氏在世界上的始祖。

?罗,字怀汉。汉惠帝最早是“治粟内史”,后改为“大农令”,故过去称为“大农”,罗铸、关英定九江郡。汉景帝年间,在南昌设张羽郡,建城堡,城周围广泛种植张羽树(樟树)。它的后代被称为“张羽·罗氏”。

?《江西通志》载:罗铸“汉高祖时期追随关英,平定张羽,为民立功”。

?据罗氏第二十二世孙罗辛社罗龙生为罗氏族谱作序说:“作罗氏注者,始于黄帝,姓熊氏,公孙。再传颛顼的高职姓,姬姓,天下皆有德与帝。颛顼的后代李惠取代了朱融。回到后,他改姓米。连侯熊,左周右,以熊为氏,孙熊逸封于荆楚,┅┅遂国于罗,以国为氏。儿孙散于江汉之间。韩骆淮,为梁王,在吃。父亲用它作为武陵令。以紫竹为大司农,从长沙奉命守九江,故生于张羽。张羽的后代都是大农民,他们的后代特别兴旺!”

?北宋宰相司马光曾写过一首诗,歌颂罗铸的高尚品德和卓越功勋:“起于一段文史,作农,推枢纽,满* * *功德,与相提并论,敬重他,使他成为伟人。荀在汉,与后稷齐名。现在他很凶,他会在和平中取得巨大的成就,建立繁荣的未来,长命百岁,身体健康,然后他就会繁荣昌盛。”

?千百年来,“天下无二校”这句名言代代相传。自罗铸开始,家族繁衍,分支发展清晰,族谱记载严谨有序,至今已有70余代。

?罗氏起源之初,各分公司自行命名,没有统一的排名字代。到了宋代,第四十代传人罗晟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统一罗氏的字代。他写了一首五言古诗,40个字,讲述了他对罗氏后人的殷切期望。“盛应该就事论事,程彦博的叔叔。以德报国,以兴容。恒运会来的时候,圣贤的顺序是赵穆。富者今日新,业者永远鲁。”罗氏的兴盛全靠你,模仿前辈,成为俊彦。以德荣耀家庭,以奋斗追求幸福。鸿运常来,先贤子孙继祖宗亲。基础扎实,天天向上,创业永远发展。)

?由于罗盛德的显赫地位和社会影响,这首五言古诗成为罗氏的统代。此后,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罗氏家族后裔,基本上都是按照统一的字辈来命名,并记载在罗氏族谱中。到现在,罗氏在全国各地的传人主要有:运气、社会、时间、未来、圣贤、继承人、秩序等等。

?明代儒者罗文普模仿罗生德,还写了一首五言古诗,40字,为罗氏家族的延续定下了字代。两者合并为80代。“忠孝皆在,名方张,狄,崔观上,理学深远,国之才长,精气神同邵蜀,法林祥。”(大意:忠孝皆充满忠义豪气,张瑜之名远播四方。高官厚禄,权贵辈出。理学家名扬四海,英才辈出。敏感聪明的后代光明昌盛,家庭吉祥。)

?罗文普制定了“世代”一词,专门指出罗氏家族起源于张羽,“家族之名震动张羽”。

?自罗氏始祖罗以来,由于做官、经商、谋生、避祸等原因,罗氏子孙逐渐迁徙到五湖四海,散居九州各地。逐渐形成五郡,即张羽、襄阳、河东(太原)、琦君(济南)和长沙。如今,四川、广东、湖南、江西、湖北、贵州五省所聚居的罗氏,约占罗氏在中国总人口的75%。

?根据古代史书和各地罗氏家谱的记载,大致可以看出罗氏在张羽迁徙的大致情况。以张羽(江西南昌)为发源地,到东汉末年,罗氏后裔主要聚集在襄阳、长沙、张羽一带,开始进入四川,后进入贵州。

?到唐朝中期,罗氏后裔已遍布江西、湖南、湖北,并开始进入福建。宋末元初,福建再次进入广东。

罗迁居台湾省,目前记载的文献可追溯到清朝雍正初年。来自福建漳州的罗氏,与郭、何一起,到台湾基隆垦荒。雍正八年,广东人罗在台湾新竹红茂乡开垦土地。雍正十一年,福建泉州人罗在台湾彰化县东罗溪堡新庄子村开垦土地。此后,大批罗家后裔迁居台湾省,与当地人共同建设台湾省。如今,罗姓人口在台湾省排名第18。

?自清朝以来,居住在广东大埔梅县和福建宁化的罗氏多次移居海外。主要移居到闻道(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南洋。祖籍广东嘉应县梅县狮山堡的罗芳伯,在西婆罗洲(今卡利曼岛)建立了兰花王国,实行“兰花大酋长制”,历时108年(公元1777 ~ 1885)。目前仍有数十万罗氏子孙生活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

?南韩是张羽罗氏海外后裔居住的主要国家。据统计,在全罗南道和全罗北道居住着60万罗氏后裔。韩国罗氏分为“金城罗氏”和“罗州罗氏”,都自认为是罗的后裔,江西南昌是寻根寻祖之地。

?摘自《晋城罗氏大同书》卷一《姓氏考原》:“朱功汉初立功于高祖,封于张羽郡为张羽罗氏。.....黄巢之乱,感动四海,中国罗是书。”

?据《成都罗氏大同书》第一卷的记载,初步考证,罗至强就是“成都罗氏”一世的罗至强,祖籍唐朝。曾任尚书仆从、中书侍郎、御史大夫、黄州应永助理使,按全州要求办理司马事务。有两种理论认为罗至强不可能逃到韩国。一是反对唐太宗征服高句丽的朝廷议事,二是因为战争。由于史料不足,难以确定。

?罗至强驾船到韩国,定居法洛郡(今洛州),后在新罗朝廷任左丞相。罗至强官位高,一生声名在外。于是,家世亨通,根基深厚,人丁兴旺,形成了浩浩荡荡的“金城罗氏”。

?《洛州罗氏大同谱》记载,罗敷是洛州罗氏的始祖。“据老文说,老祖宗忌妒富贵,奉命东征,却一命不归。宋死了,还住在洛州。”据史料记载,始祖罗敷奉朝廷之命出使朝鲜。还没来得及回归生活,北宋灭亡了,所以还住在湖口,最后定居洛州。)

?洛州罗氏大统的始祖罗敷特别注明:“这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官员,来到东方定居洛州,李超是一位官员。这位官员正在讨论监督卫兵和将军的医生和金紫光路医生的事情。陵墓位于永贞帝冬子坐在螺洲面上的原来的地方。”

?韩国《李超氏原杂注》明确指出,罗敷是江西南昌人。“罗氏来自中国张羽,畏财者是高丽大夫的禁卫将军,他是罗州始祖。”

?罗敷本是武官,也是宋朝的使者。留韩后,受到韩国朝廷的高度重视,荣华富贵。虽然远离祖国,但他以祖先为荣,让张羽罗氏在异国发扬光大。

?国内《罗氏族谱》断然记载,罗敷是江西南昌东岗罗村(今罗家集罗家村)人。其父:“罗,北宋元年,应茂才异考书会,定案于兖州。”他妈:“樊氏,进贤县的。”

?罗敷是罗亭的次子,“石萍香立。大观二年,入吴起为使,嘉云骑魏为使。”

?国内罗氏族谱与罗大通树一致,历史年表、相关史料、传说互证。韩国的“罗周洛氏”是江西南昌罗家村罗氏的后裔和支系。

2006-2007年,南昌县李安堂镇小榄村(罗氏柏林)曾接待过几个寻根寻祖的韩国罗氏代表团。据《罗氏族谱》记载,“始祖朱功世系传至十六祖隋公,均生齐、尊生、忠孝两子,分为南昌柏林罗氏两个部落”。由此可见,李安堂镇小榄村并不是张羽罗氏最早的诞生地。

?据地方志记载,我们今天说的南昌城,是公元637年(贞观11)由官溪迁至东湖太乙官溪的。自南昌城西迁后,罗和关英修建的“灌溉城”应在今湖坊乡一带。因此,张羽罗氏最早的发源地应该是罗家集地区,即东港罗氏。至今,南朝鲜的罗氏还流传说他们的祖先是“张羽以东20英里”。

(2)

“天下无二校”,反正罗氏的后人已经背井离乡,在异国他乡流浪。他们会永远记得,他们的祖先延续了罗氏的家谱。他们会永远怀念心中的“根”,永远尊重“出生地”和“出生地”。由此,“张羽罗氏祠堂”成为罗氏在世界范围内膜拜的圣地。祠堂是宗族的象征。古人云,“追根溯源重于祠堂”,“无祠堂无宗族,无宗族无祖宗”。在古代,人们认为祠堂是祖先灵魂的栖息地。

“张羽罗氏祠堂”建于西汉景帝年间,约公元前150年。据《张羽骆氏宗祠重修序》记载:“吾姓为始祖,恐珍珠,字怀汉宫。所有这些学术文章使我成为一个著名的职业。左建国,对内治粟,对外过于防御。灌溉之后,他建造了一座城市。望大荣,圣人谓之大隐,以待张羽。从那以后,子孙们受益于美貌、忠诚和孝顺,所以他们有“张羽家族”的美誉。

?周亚夫,邱,扮演了建造城的公众,并提供了他的荣誉,建立一个神社,以纪念崇明德。"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邱之子周亚夫(之子)建议皇帝必须奏旨,可见“张羽罗氏宗祠”的崇高地位。北宋赵继特,北宋惠宗,曾为《张羽罗氏宗祠》作诗一首:“罗氏宗祠,晋唐,柏木,初代不动祖宗,所以万古长存。”

?北宋第七年(公元974年),“张羽罗氏祠堂”因年久失修而重建。

?明末,“张羽罗氏祠堂”毁于战火。

?清嘉庆十九年至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张羽罗氏宗祠”进行了大规模的迁建。

?同治六年(公元1868),“张羽罗氏祠堂”重修。

1931年,罗氏后人集资入股,“张羽罗氏祠堂”再次重建。

?民国时期政府颁发的产权证复印件,至今仍存在罗氏家谱中。由于历史原因,“张羽罗氏祠堂”早已消失。根据张羽罗氏宗祠的产权证,其原址为:东至紫姑路(民德路至“福慧楼”);民德路以南(“南昌市第二按摩医院”和“家常饭馆”);西至“凤凰坡小学”;北面是“福慧楼”墙),占地约10亩。

?张羽罗氏祠堂是罗氏在世界上的根,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的罗氏祠堂是罗氏改道的重要见证:呈坎罗氏祠堂和石壁罗氏祠堂。

?一、呈坎罗氏宗祠

?安徽省黄山市呈坎罗氏祠堂,规模宏大,装饰精美,整体仿照曲阜孔庙等规,四进四院,对称轴线。它是中国祠堂建筑最杰出的代表,在20世纪60年代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唐朝末年,呈坎罗氏的祖师爷文昌公、邱荫功为躲避黄巢之乱,举家从江西南昌出逃。看到这里一切都很和谐,风水也很奇妙,我就定居了下来。罗氏兄弟熟读风水理论,将原名由“龙溪”改为“呈坎”。全村按照《易经》“阴(坎)、阳(显)、二气合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定位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呈坎罗氏家族兴盛于宋元明,有高官、隐士、富商、诗人、画家、高僧等。,他们的才华大量涌现。据罗氏族谱记载,仅明代就有110多名官员。朱在《罗氏谱牒序》中称赞“立子孙之家者,文献之首也”。

?二、石壁罗氏祠堂

?罗(688-777),客家罗氏始祖,罗第25世孙。他的曾祖父罗万发在隋开帝年间(580-600)从沙县迁到黄莲洞。罗与女巫一起,率领多人开垦土地,砍伐山林,致力于黄莲的开发,使黄莲于唐乾丰二年(667)建镇,开元十三年(725)升为县,天宝元年(742)改黄莲县为宁化县。

?宁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地域辽阔,人烟稀少,风景秀丽,世界各地的罗氏纷纷聚集在宁化。如唐乾福五年(878年),和第三十二任公爵罗,将儿子罗敬信从南昌西山迁到乾州(今赣州宁都县)县,又迁到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住了几十年。元朝战争期间,第45任公爵罗尚礼和从前州迁到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谋生。

?罗是福建宁化开县的功臣,宁化是罗氏在南方传播和迁址的中心。后来广东省和台湾省的罗氏都出自那里,比如顺德、南海、番禺、河源、程响(梅县)、兴宁、长乐(五华)、桂山(博罗)、龙川等等。《嘉应县志》云:“梅州人民英勇抗元,土地即墟。福建靠近广东的都迁移到了梅,以宁化最多。所有亲戚朋友问起祖上,都是宁化石壁人。”早在1912年,英国传教士肯·贝尔在《客家人的起源与迁徙》一文中也说:“岭东的客家人,十有八九自称祖先来自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

?宁化石壁是世界客家人的祖居地,宁化素有“客家祖地”、“客家摇篮”之称。由此,有6543.8+0.2亿客家后裔散居在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460多万客家同胞。罗氏在张羽的后裔是宁化石壁最早的开拓者和最重要的群体,也是世界客家罗氏的祖庭。

?“石壁罗氏祠堂”始建于唐末同光二年(924),明永乐年间迁至此址。距今已经600多年了。“石壁罗氏祠堂”是石碧唯一的客家罗氏祠堂,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客家罗氏祠堂。祠堂内有罗始祖纪念馆。

?(3)

?祠堂往往有一个“堂名”,其实就是一个家族分流的名字。例如,唐朝末年,兵部尚书罗从浙西北的桐庐迁到浙东北的慈溪。慈禧罗氏尊罗玲为“慈禧罗氏始祖”,其祠堂名为“嘉德堂”。“嘉德堂”是慈溪罗氏的名字。列举张羽罗氏部分分公司的“唐数”,做到“窥一斑而知全豹”。

?张羽堂和尊耀堂:张羽罗氏直系的堂号。张瑜原是罗氏的县望,所以以县望为堂号。罗从言,宋代人,是陈毅、程颢的弟子。罗从言从师,深居简出,广泛传播朱理学,著有《尊》一书。因为罗丛岩德高望重,影响力很大,所以他的嫡系罗氏也被称为尊耀堂。

?柏林厅:罗氏在南昌柏林的厅号。柏林龚,本名唐,字公修,第十三世孙,南昌市柏林罗氏公司的始祖。年轻人住在舞阳泗洲,因梦见柏树而迁居北林,并在家周围广泛种植柏树。过了几年,柏树渐渐变成了森林,所以它变成了北方的柏树。罗堂曾经和许逊一起治水,在四面八方享有盛誉。所以他的后人不叫它“柏林”。

?明德堂:大埔罗姓堂号,是客家罗姓的一个分支。据清代嘉庆六年(1801)的《明德堂》一书记载:“我族在宋代由张羽传至广东,各家各居,各祖同宗,但无联系……”。后来又有在大埔兴建罗氏总院“明德堂”的举动。根据记录,这座寺庙有18个宗教分支。

?益骨堂:罗氏在浙江上虞的堂号。《上虞骆氏谱》说“始祖迁”是南宋的罗源。罗援,行袁遗,人品好。从慈义罗江迁居上虞三都永丰乡,为迁危始祖“义谷”之名。

中芝堂:罗氏在江西吉水竹溪的堂号。罗夫人(1306-1381),明代著名清官,弘文博物馆学士,与刘基同列。明太祖朱元璋曾为罗夫人写过一首诗:“性虽糙,忠直可喜。把这块布给我,放回地里。”以诗中的“忠直”为堂名,以示荣耀。

实德堂:广东南海张羽罗氏堂编号。元代罗冲在《南海紫洞张羽族谱》中作序:“自宋至绍,居江西,生子讳,孙讳周易,失传录,曾孙讳家世,后迁居常宝诸暨,生子讳福乐。到孙子禁忌,又迁到南海桐乡。他实际上是常宝祖先的孙子,所以他有东西要检验,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个开端。有一个怕名,怕至尊,怕祖当兵,怕诗书第一府的儿子,危矣。还好成立了,干脆就断了,灰飞烟灭的捡了起来,所以还能救一两个,也是张瑜家族最后的脉搏了。”

罗冲,字承恩,名念公,是南海紫东罗氏第九代传人。元朝英宗召他到京师,封他为吏部大员。但罗冲执意辞官,英宗只好允许他回国,并将翰墨“世德堂”赠给他,作为罗氏宗祠的匾额。于是,“世德堂”成了堂号。

一恩堂:福建省沙县罗氏堂号。根据沙县骆氏族谱,其祖先是江西南昌柏林人。可惜失传了名字,只知道唐元和十五年(820)在沙县做官。生活在“罗翔”的赵琪是闵沙罗希的一脉。

赵广堂:福建省永安市大套镇半梅(原名“圩坂”)村罗氏祠堂的名称。祠堂最初是为了祭祀红沙罗的祖先“真惠公”而建。它建于明朝,重建于清朝。所谓“赵广”就是“开始并闪耀”的意思。

(4)

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民族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血缘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血浓于水”,在中华文化的同化和民族团结中,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推广价值。

目前,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姓氏文化和祠堂文化的挖掘和利用。例如,无锡已宣布将修复和恢复一批祠堂建筑,如邹公庙、李中鼎庙、花小子庙、张中丞庙、支帝庙(太博殿)和马国县庙。

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侨和汉族后裔)自古以来就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寻根祭祖,创桑报效祖国。南昌是罗氏的发源地,而罗是罗氏的始祖。重建“张羽罗氏祠堂”,使之成为罗氏在世界各地寻根祭祖的圣地,必将有利于罗氏与世界各地的广泛联系和南昌的建设发展。这是作者写杂文的根本目的。?